正文

第一章 夏祭 (2)

長江邊的古鎮(zhèn) 作者:王以培


“魂兮歸來”,旁邊刻著:“盧賢模、劉邦貴、李明、江孟華烈士之墓——盧樹、盧林,一九六七年八月十六日”。古銅色的字跡上方,燃燒著一支火炬。紀(jì)念碑斜靠著一棵小樹。

“譚德林、吳天明烈士之墓”字跡鮮紅。墓群之中,仿佛隱含著冰川雪峰。斜橫的青樹如船夫手中的蒿桿,石船還在漂泊。

而更高的墓碑隱藏在叢林之后。仿佛為了彌補(bǔ)墓碑的陰冷嚴(yán)酷,四周的枝葉格外細(xì)密溫柔。一座神秘而高大的墓碑之下,竟懸掛著一串串褪色的紅燈籠。

你又如何去面對那些無字的墓碑,碑上的字跡被時光和雨水消融,僅存的火炬像一把干柴,有風(fēng)無火。幸而天光沒有忘記它們,給這些無字墓碑注入了遠(yuǎn)方的寧靜祥和。

一座座墓碑比肩而立,如視死如歸的戰(zhàn)士,為了一個虛無的幻象,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而倒下之前,身上手上不知沾著誰的血。此刻,罪人與烈士一樣受到尊敬,他們同是泥土下無辜的冤魂。

一座墓碑底座上,寫著青藤般的字跡:“為有犧牲多壯志”;而后半句(“敢叫日月?lián)Q新天”)已埋進(jìn)土中。而踏進(jìn)這片熱土,你卻感到一種冰冷。

在“死難烈士萬歲”的墓碑上,矗立著火炬形的“815”。墓碑高低錯落,仿佛死難烈士,永久停留在了臨終前的那一刻。

無論如何,墓碑刻下了他們的名字:“死難烈士萬歲——付瑞、林忠舜、何金烈士——為捍衛(wèi)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光榮獻(xiàn)身于一九六七年九月十日,石油工人八一五兵團(tuán),一九六八年一月立?!?/p>

“南坪紅星民中八一五團(tuán)優(yōu)秀戰(zhàn)士——申葉明烈士之墓,一九六七年七月二十三日燒傷,七月二十九日逝世。”

“彭永前(男十八歲),鄧洪福(男,十七歲)烈士之墓——紅警區(qū)重慶1027造反團(tuán),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一日立。”

“砍頭何所懼,革命志不移,敢上刀山下火海,誓死保衛(wèi)毛主席——江丕嘉烈士之墓——重慶……紅警區(qū)四十一中東方紅戰(zhàn)斗團(tuán),一九六八年三月二十一日敬立?!?/p>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陳運(yùn)海、熊渝飛烈士之墓……”

“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黃孝義、龍倫華、程金潘烈士之墓。”

微風(fēng)開路,鳥鳴清幽。越往里走,離當(dāng)時越近。

眼前一座漆黑的墓碑看上去有些特殊——“在歸家途中罹難,遇路館暴徒就義——故熊公諱敦顏大人之墓——孝男(女)熊莊、熊輝叩,一九九三年清明吉立”。

然后就看見不遠(yuǎn)處那座高大醒目的紀(jì)念碑:“可挨打,可挨斗,誓死不低革命頭”。其中一些字跡已經(jīng)缺失,只能憑從前的記憶復(fù)原。側(cè)面隱約可見“八一五烈士之墓”——“鄭……曾……享年21歲……”

另一座“死難烈士萬歲”的墓碑下,聚集著“重慶第二十九中學(xué)十年動亂罹難同學(xué)”,如今他們的生命已經(jīng)消亡,只剩下泛黃的黑白相片,總共十二位同學(xué),在純真的笑容下面,印著他們的名字,上排都是男生:“顏繼祿,孫渝樓、曾令榮、李永和、胡廷榮、張光耀”;下排有四位女生,枯葉、雜草掩蓋了他們的名字,我不忍心翻動,幸而墓碑上還用紅字刻著:“崔佩芳、李元秀、楊武慧、唐明渝、余志強(qiáng)、歐家榮”。其中短發(fā)的唐明渝笑得好甜;長辮子的楊武慧靜美如玉。他們至今無法適應(yīng)陰暗冰冷的泥土,相約齊聚在這午后的陽光里,茂盛的草叢中。墓碑上還刻著:“紅衛(wèi)兵重慶警備區(qū)二十九中毛澤東主義戰(zhàn)斗團(tuán)……”(其中“主義”二字是后加的,原文缺失,我懷疑應(yīng)為“思想”。)

走著走著,我又退回來,感覺走在這條不歸路上的,真正是我童年時代失散的一群朋友。

返回途中,猛一抬頭,只見一座墓碑上,紅五星與火炬之間寫著:“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我再不能說什么。

從鐵門里躍出,感覺自己來自另一個世界;我不能確定自己在里面待了多久;這短暫而漫長的旅程告訴我:原來靈魂與生命,生者與死者一樣孤獨(dú),可以互相安慰,彼此祝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