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jīng)是29日了,我還在寫27日的日記。前天還遠沒有過完,今日已早早開始。江上時光本是一體。今晚是哪一晚早已分不清,只知道夜色降臨時,我又站在船頭。
“海觀3號”一側(cè)身,兩岸青山都動起來。山間古鎮(zhèn),一半漂向遠方,一半沉入江底;而浮在眼前的世界,看起來好陌生。問了好多人,想找一條去魚嘴的船。沒有,私家船停運;現(xiàn)在的船,一站就到涪陵。告別安華時,我就說:“船到哪里,我到哪里?!?/p>
安華消失在波浪上,緊接著又不見了山城重慶。我的船要去哪里?——魚嘴、木洞、太洪岡、洛磧……停都不停,而這些地方又怎能不去?一切都在浪上,在夜里,近在眼前,卻邈若山河。我站在船頭四下詢問:“魚嘴,這兒是魚嘴么?”身邊的學(xué)生、商旅都說:“找不著。”
若不是“望江醫(yī)院”的燈火標志,還不知道望江已經(jīng)過了;可瞪大眼睛,還是找不著魚嘴,只能眼睜睜望著江上夏夜,船和燈,山與城,一晃而過,所有的城鎮(zhèn)都千篇一律。
這時,只有讓江水涌來,將層層疊疊的記憶在夜空放映,從回憶中找到魚嘴——
2002年1月1日,魚嘴老街,黑壓壓的屋頂下面,人流如織;街邊醒目的花圈,在陽光里展開金枝玉葉。
2004年10月4日,再來魚嘴,一切都變了:從前的魚嘴石已被淹沒;走進江邊僅存的一座棚棚,女主人告訴我:從前魚嘴相當(dāng)繁榮,因為有一條神魚藏在石頭下面。但后來被人驚動,神魚游走,魚嘴從此就敗落了。
果然,碼頭上的棚棚大多已經(jīng)拆除,僅剩下幾根魚骨般的鋼筋水泥柱。兩位老人坐在石頭上談心,幾個青年站在一旁等船,一個小姑娘獨自蹲在江邊揀鵝卵石……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
仿佛剛上船又下船,眼前的魚嘴,已發(fā)生了巨變:初到魚嘴,碼頭上人丁興旺,棚棚連著棚棚,籬墻滲出青煙。這一次下船,只有一個人走進一座孤零零的棚棚,石階清冷,門可羅雀。
女主人陳紅告訴你:“往年八、九月份漲水,今年水漲得晚些。9月5號開始漲,漲得很快,我請了幾個人幫我搬家都沒搬得贏,損失好多煤炭,還有石棉瓦、油毛氈。對面棚棚損失更大,整個都遭淹沒了?!?/p>
你抬頭看看對面,空蕩蕩的,棚棚已無影無蹤。江風(fēng)吹來,岸邊青草波動。草木在長江邊,一年四季都是青綠的。
“今年大水漲了四五天,退了三四天?!标惣t接著說,“我們9月16號開始搭的棚棚,要搭到明年漲水的時候。但是你看,哪有什么生意么。”
不多時,陳紅的父親也過來閑聊:“我們老家在重慶渝北區(qū)舒家鄉(xiāng)盤山村七社。女兒嫁到魚嘴,原先在小河上設(shè)渡,兩角錢一個人。漲水之后,對岸沒有人了,就來這兒搭個棚棚。我是從老家過來幫忙的。”他一邊說一邊摘著紅辣椒。紅辣椒擱在一只竹匾里。中午11點,霧還沒有散盡,陽光已順著江流涌來。栗色波浪,看似神魚脊背,閃了一閃又不見了。
再往里走,在東風(fēng)路63號門前,遇見正在扎紙房子的張德清老先生。
你上前問路,老人就告訴你:“這條東風(fēng)路,解放前叫新市場?!?/p>
你又用心詢問魚嘴往事,老人索性放下手中的篾活兒,慢慢說道:
“從前魚嘴有四大景色:麻雀蹬、門對子、獅子頭和艄公背。麻雀蹬在河岸邊,一塊四四方方的大巖石,上面有好多古字,頂上長草,底座圓溜溜的;水沖不脫,風(fēng)吹不倒。一年四季都有麻雀停在上頭。從前一到早晨,就有一只金麻雀在叫,但自從英國人的船從這里過路,金麻雀就再也不叫了。門對子是指河中心的一堆石頭,像一座小島,枯水季節(jié)才看得到。張王廟門前有半個對子:門對對門門對子。沒哪個對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