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登報招收專修科三個班。報考條件是:身體健康,五官端正,高小文化程度,有一定的歌舞基礎,12—15歲的男女青年,錄取后由校方供給膳宿,兩年畢業(yè)。三月一日學校開學,取錄學員近40名,分成甲、乙、丙班,甲班年齡稍大,有歌舞根底,乙班為兒童班,后學生增多,開設丙班。開設課目,有文化課和專業(yè)課,專業(yè)課由葉象吾、嚴工上教發(fā)音,上海有名的歌唱家魏縈波教唱歌,父親和楊九寰教戲劇常識、音樂理論、時事概要、外語會話等,魏紫波、馬索夫夫人、唐槐秋等教舞蹈。馬索夫夫人是俄國沙皇時代的侯爵夫人,精于芭蕾舞,為人十分熱心。這些各有職業(yè),義務授課,不取報酬。
當時專業(yè)課的教學,首先強調(diào)的是民族、民間風格,聲樂方面:練聲務求堅實圓潤,主要借鑒傳統(tǒng)戲曲方法,講究字正腔圓,但不采用拉長聲母、韻母的機械方法,注重唱詞四聲,使唱歌更接近口語化,并采取民族音樂中的特點行腔,有許多裝飾音,增強感染力。西洋樂器演奏樂曲時,要保持民間色彩。如用小提琴拉廣東音樂,拉小調(diào)和西皮、二黃,要保住民間韻味。教練舞蹈也堅持以民族舞蹈為主,適當吸取傳統(tǒng)戲曲中的一些舞蹈。
專業(yè)課的教學還強調(diào)快速實用。比如教授鋼琴,不照外國規(guī)矩,不用五線譜鋼琴譜,而用簡譜。彈奏方法也不同,右手彈曲子,左手照八度配音,不講究姿勢和指法,不打算鋼琴獨奏,也不打算演奏外國樂曲,只要能伴奏就行,把外國需要9年時間的教授縮短為90天,這種彈奏法被西樂界權威譏為“黎派鋼琴教學法”,斥之為“旁門左道”。但父親不予理睬,仍然我行我素,后來事實證明,這種鋼琴彈奏法深為沒有機會深造的大眾所歡迎。
專業(yè)課的教學還采取“小先生制”,即先學會的教后學者。比如學一首歌,先由父親彈鋼琴大家一起學,誰先學會,誰唱得好就是小先生。這樣的練功、練唱,好似友誼競賽,學員積極性很高。
教師也盡心盡責。學員對俄國舞蹈老師馬索夫夫人印象特別深刻。據(jù)黎莉莉回憶,馬索夫夫人人雖已發(fā)福,但舞藝高超,工作認真,要求嚴格。每次來上課,先由父親給她講當天要排練的新節(jié)目,同時講解劇情,唱歌詞給她聽,提出舞蹈動作要求。馬索夫夫人便先一個人琢磨,然后自己編動作先試跳,再反復聽音樂反復修改,直到自己滿意。然后她再分配角色,誰適合演哪種植物或哪種動物,由她一一敲定,再手把手教。她一周來上4次課,如果時間不夠,她就把學員帶到她家里再教再練,直到練好為止。有一次黎莉莉演小小畫眉鳥,她要求碎步輕松地往前跑,然后輕松地彈跳起來。但由于黎莉莉當時剛進團功底差,步子跑得大,跳起來又笨拙。她說,你跳的不像小小畫眉鳥,倒像一只大烏鴉。黎莉莉感到羞愧,從此更加刻苦練功。馬索夫夫人設計的舞蹈動作,既符合兒童歌舞劇中動物、植物的特點,又將它人格化,舞蹈形象和音樂形象結(jié)合得天衣無縫。
有上述條件,學校就另設了舞蹈班,學習十八種土風舞,又排了大型舞劇。同時聘請通曉傳統(tǒng)武術及京劇武功的人士,編練了幾種新的舞蹈,又把以前的民間游藝舞加工,獨創(chuàng)了幾種有突出形象的舞蹈,例如《寶刀舞》用花式單刀編成;《火花舞》即現(xiàn)在的《紅綢舞》;《浪里白條》用白綢揮舞;《金鈴舞》用舊式馬鈴系與手腕及腳脛,發(fā)音雄健,按節(jié)搖動;《金盤玉盞》用磁碟木筷及磁質(zhì)酒杯搖打;還有類似佛教國家神像舞的《觀世音》等等。每一套舞指定二人專練,務求純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