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周朝由強轉(zhuǎn)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權(quán)旁落,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戰(zhàn)爭頻繁,哀鴻遍野,百姓流離失所。
戰(zhàn)爭不相信眼淚!
戰(zhàn)爭不同情弱者!
戰(zhàn)爭的本質(zhì)是殺戮和掠奪!
人類社會奉行的是叢林潛規(guī)則——弱肉強食,小諸侯國紛紛被強大的諸侯國侵略吞并。
同處一個歷史時期的西域,尤其是伊犁河谷流域,相對而言較為平靜。這里并非蠻古洪荒之地,塞種人放牧游獵,采礦冶煉,繁衍生息。
這個神秘的族群,很早就掌握了高超的煉銅技術(shù)。塞種人墓中出土的做工精美、造型迥異的青銅器包括:青銅武士像、三足銅釜、四獸足銅盤、銅刀、對獸銅項圈、喇叭狀高足承獸銅盤……
距今2500余年的尼勒克奴拉賽古銅礦遺址,足以見證西域的青銅文明。
2013年夏初的尼勒克,風(fēng)光優(yōu)美,氣候宜人。
在當(dāng)?shù)毓ぷ魅藛T的陪同下,我們驅(qū)車前往距縣城3公里的喀什河畔一條名叫奴拉賽的山谷,奴拉賽古銅礦遺址就位于這條山谷里。
這是一條東西走向的溝谷,礦脈順溝谷展布。
深山里2500余年前的洞穴,深邃幽暗,對于喜歡探險和讀盜墓小說的年輕人來說,足夠驚險刺激。
盡管2001年尼勒克奴拉賽古銅礦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它還是“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正因為“不出名”,才讓奴拉賽古銅礦遺址多年來保持著它的原始形態(tài),散發(fā)著神秘氣息。
下車后,我們迫不及待地想一睹奴拉賽古銅礦遺址的真容,穿越時空遐想古塞種人在晴天朗日下開采和冶煉的壯觀繁忙場景。
目前已發(fā)現(xiàn)十余處地下采礦豎井洞口,每個井口大約一米見方。由于年代久遠,洞口都已坍塌,并被碎石、沙礫和草叢所覆蓋。僅存的兩處豎井洞口井深達20多米,寬約5米,井壁陡峭且異常漆黑,陡峭的礦壁上橫空支撐有許多水平原木,分為上、中、下三層。最上層尚存十余根原木,原木兩端分別楔入礦壁內(nèi),更多的原木已塌折,與大量礦石、采礦、砸礦用的石器工具、泥土混雜在一起,成了厚達4—5米的堆積層。
從這些豎井洞口的情況來看,這些采礦豎井在地下是相互連通的,形成了網(wǎng)狀采礦巷道,從而構(gòu)成了規(guī)模較大、開采時間較長、保存比較完整的古銅礦采礦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