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80年代,經(jīng)過南懷瑾故居,讓我們沿著河畔繼續(xù)往里,不遠處路邊,你會看到側立著一架寬大古樸的清代石屏風,正面浮雕著獅子滾球圖,背面刻有一首五律。屏風雕工精美,獅子栩栩如生,構件保存完好。它被列入樂清市重點文保單位,名曰“石刻照屏”。
照屏通常是板著一張四方臉站在大宅院大門口的。在這石刻照屏后,原先的確是一座大宅院,主人為清道光年間監(jiān)生南元照,酷愛詩文,精通書法篆刻。其父耕讀致富,富甲一方,生了八個兒子,為此先后蓋起八座大宅,加上其他附屬建筑,所有房屋連綿成片,庭院深深,簾幕重重,相傳總共有九百九十九根梁柱,號稱“千柱落地”。如今宅院原貌雖然因多處毀壞而模糊,但門口這座石刻照屏卻清晰“照”出當年規(guī)模。
身為南宅后裔子弟,我曾經(jīng)多次摩挲著這架石刻照屏,默吟上面的刻詩,再繞進后面破落的宅院,小心翕動鼻翼,渴望嗅到還游逛在檐前屋角的縷縷書香。私心八卦,當年南懷瑾也一定有過我這樣的動作,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故居周圍前儒遺澤的文化哺育。
從南懷瑾故居退回村口,那里臨水盤踞著一座宮殿狀建筑,紅瓦白墻,林立的朱色梁柱間,黑底金字掛著“百代淵源,河洛東南留一脈;千秋忠義,神靈海嶼有孤臣”的楹聯(lián),此即南氏宗祠,又名太祖殿。殿后村,就緣自村子在太祖殿之后。
1999年,因破舊不堪,宗祠被集資重新翻修。即將落成前,家父殷殷去信,詢問他(南懷瑾)能否題寫太祖殿楹聯(lián),為族增光。沒等多久,不過一個月,上面的長對就墨跡淋漓地寄到。上聯(lián)指溫州南氏是從中華文明發(fā)源地、北方的河洛遷徙到東南的溫州,屬于“南”轅“北”轍;下聯(lián)指南宋朝廷運糧船隊遭遇海上大風大浪,南宅先祖為挽救其覆沒而英勇捐軀,被追封將軍。全聯(lián)對仗工整,用典精當,顯示出的詩文功底并非靠打樁機能夠短期夯成。箋注完聯(lián)語,把八卦進行到底,這是否旁證了被故里哺育過多年以后,南懷瑾以題聯(lián)進行一種文化反哺,即使他再沒回過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