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說來一段帶勁的,唱段小調(diào)《巧媳婦撮合老鴛鴦》吧,提壺倒上一杯谷酒,暖氣騰騰地遞給打春鑼的師傅,師傅說:“客氣。”
正月里,故鄉(xiāng)有許多人家舍茶而用自釀的谷酒待客,幾杯下肚,人們之間就近了,哪怕醉上三天也是快意的。谷酒是一個很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號,每年桂花開時,舊巷深處就有谷酒飄香,市面上勾兌的酒賣得再貴,人們都不喜歡,還是執(zhí)著地?zé)釔壑@種滋味,有些“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沖動,越喝就越能感覺它的激情,再深的巷子也會尋了過去,被煮酒人家的香味勾著舌尖過去。
“秋來有佳興,秫稻已含露。”江南稻花含露桂花落樨時,精選果實最飽滿的稻谷,發(fā)酵,蒸酒。好一幅豐收的民間圖畫。
釀酒是隆重的。翻開皇歷,擇黃道吉日,在風(fēng)清日朗間,起灶,燃薪,將發(fā)酵了的谷粒放進(jìn)蒸籠,注入甘泉,一切有條不紊,一種手工傳統(tǒng)的美妙就在水汽彌漫間慢慢呈現(xiàn)。故鄉(xiāng)人把這個過程叫做“逼酒”,有生韻的流動之美。待到爐火漸漸微弱,銀桂的酒滴便會順著蒸籠的竹管輕輕滴落壺中,猶若月宮中桂子滴落的聲音,芬芳彌漫。
這時,天上有巧云朵朵,像鋪平在天空的蠶絲棉。秋天的巧云呀,無數(shù)童年的日子仰酸了脖頸看它們的變幻。我知道這種酒只有在故鄉(xiāng)才可以釀得出,故鄉(xiāng)人愛它是和一個親人生活久了就分不開的感覺,李賀的“秦宮一生花里活”比之太膚淺,李白的“花間一壺酒”比之閑氣少了。李太白太虛太雅,李賀太奢華,老百姓不喜歡,看得兩眼迷茫,袁枚的“花里神仙”在這里倒是貼切,畢竟俗氣得可愛,俗才是真正的民間。
有一年父親托人買了幾百斤上好稻谷,秘釀了一回,足足有小半缸的明晃晃,酒也會波光粼粼。釀酒的師傅是金良叔叔,記憶中他是位釀酒的高手,煮酒方可論英雄,金良叔叔也是豪氣逼人的,遠(yuǎn)親近鄰家中備酒過年多請他幫忙,從不推辭。
谷酒是無法替代的,如江南的品質(zhì)。谷酒酒味淡而不薄,待人溫和,抿一口在舌尖,整個江南都在懷間纏綿,酒借清風(fēng)借明月,志清意遠(yuǎn),柳蔭徑曲,一池殘雪可放眼,且讓酒在舌尖化雪吧。
我在歲首的夜晚,跟隨打春鑼的師傅在故土做華麗的夢游,一路的積雪。路過金良叔叔家的院落,有淡淡谷酒的清香逸出粉墻。我知道這是幻覺,但民間的傳統(tǒng)和歷史是不能被遺忘的。
金良叔叔家的梧桐樹冠高高滲出圍墻,風(fēng)聲蕭蕭,樹聲蕭蕭,積雪的梧桐樹芽該冒尖了。
春天發(fā)出輕輕嘆息,枝椏間的積雪零零星星地落入回憶,不遠(yuǎn)處,夜色繚繞的楊梅塘畔有犬吠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