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故事是關(guān)于千利休的孫子宗旦。宗旦不僅繼承了父祖的茶藝,對禪也極有見地。
有一天,宗旦的好友京都千本安居院正安寺的和尚,叫寺中的小沙彌送給宗旦一枝寺院中盛開的椿樹花。
椿樹花一向就是極易掉落的花。小沙彌雖然非常小心地捧著,花瓣還是一路掉下來。他只好把落了的花瓣拾起,和花枝一起捧著。
到宗旦家的時候,花已全部落光,只剩一枝空枝。小沙彌向宗旦告罪,認(rèn)為都是自己粗心大意才使花落了。
宗旦一點也沒有怨怪之意,并且微笑地請小沙彌到招待貴客的“今日庵”茶席上喝茶。宗旦從席床上把祖父千利休傳下來的名貴的國城寺花筒拿下來,放在桌上,將落了花的椿樹枝插于筒中,把落下的花散放在花筒下,然后他向空花及空枝敬茶,再向小沙彌獻(xiàn)上一盅清茶,謝謝他遠(yuǎn)道贈花之誼。兩人喝了茶后,小沙彌才回去向師父復(fù)命。
宗旦表達(dá)了一個多么清朗的境界!花開花謝是隨季節(jié)變動的自然,是一切的“因”;小和尚持花步行而散落,這叫作“緣”。無花的椿枝及落了的花,一無價值,這就是“空”。
從花開到花落,可以說是“色即是空”,但因宗旦能看見那清寂與空靜之美,并對一切的流動現(xiàn)象,以及一切的人抱持寬容的敬意,他把空變成了一種高層次的美,使“色即是空”變成“空即是色”。
對于看清因緣的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也就不是那么難以領(lǐng)會了。
老和尚、小沙彌、宗旦都知道椿樹花之必然凋落,但他們都珍惜整個過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惜緣”。惜緣所惜的并不是對結(jié)局的期待,而是對過程的寶愛呀!
在日本歷史上,所有偉大的茶師都是學(xué)禪者。他們都向往沉靜、清凈、超越、單純、自然的格局。一直到現(xiàn)代,大家都公認(rèn)不學(xué)禪的人是沒有資格當(dāng)茶師的。
因此,關(guān)于茶道,日本人有“不是茶”的說法。茶道之最高境界竟然不是茶。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人們透過茶,是在渴望著什么。簡單地說,是渴望著渺茫的自由,渴望著心靈的悟境,或者渴望著做一個更完整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