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為我們倒了他親手種植和烘焙的茶,一時之間,茶香四溢。文山包種茶比起烏龍還帶著一點溪水清澈的氣息,烏龍這些年被寵得有點像貴族了,文山包種則還帶著鄉(xiāng)下平民那種天真純樸的親切與風味。
主人為我們說了一則今年采茶時發(fā)生的故事。他由于白天忙著采茶、分茶,夜里還要炒茶,忙到幾天幾夜都不睡覺,連吃飯都沒有時間,添一碗飯在炒茶的爐子前隨便扒扒就解決了一餐,不眠不休的工作只希望今年能采個好價錢。
“有一天采茶回來,馬上炒茶,晚餐的時候自己添碗飯吃著,扒了一口,就睡著了,飯碗落在地上打破都不知道,人就躺在飯粒上面,隔一段時間夢見茶炒焦了,驚醒過來,才發(fā)現(xiàn)嘴里還含著一口飯,一嚼發(fā)現(xiàn)味道不對,原來飯在口里發(fā)酵了,帶著米酒的香氣。”主人說著說著就笑起來了,我卻聽到了笑聲背后的一些心酸。人忙碌到這種情況,真是難以想象,抬頭看窗外那一畦畦夾在樹林山坡間的茶園,即使現(xiàn)在茶采完了,還時而看見茶農(nóng)在園中工作的身影,在我們面前擺在壺中的茶葉原來不是輕易得來。
主人又換了一泡新茶,他說:“剛喝的是生茶,現(xiàn)在我泡的是三分仔(即炒到三分的熟茶),你試試看。”然后他從壺中倒出了黃金一樣色澤的茶汁來,比生茶更有一種古樸的氣息。他說:“做茶的有一句話,說是‘南有凍頂烏龍,北有文山包種’,其實,凍頂烏龍和文山包種各有各的勝場,烏龍較濃,包種較清,烏龍較香,包種較甜,都是臺灣之寶,可惜大家只熟悉凍頂烏龍,對文山的包種茶反而陌生,這是很不公平的事。”
對于不公平的事,主人似有許多感慨,他的家在坪林鄉(xiāng)山上的漁光村,從坪林要步行兩個小時才到,遺世而獨立的生活著,除了種茶,閑來也種一些香菇,他住的地方在海拔八百公尺高的地方,為什么選擇住這樣高的山上?“那是因為茶和香菇在越高的地方長得越好。”
即使在這么高的地方,近年來也常有人造訪,主人帶著鄉(xiāng)下傳統(tǒng)的習慣,凡是有客人來總是親切招待,請喝茶請吃飯,臨走還送一點自種的茶葉。他說:“可是有一次來了兩個人,我們想招待吃飯,忙著到廚房做菜,過一下子出來,發(fā)現(xiàn)客廳的東西被偷走了一大堆,真是令人傷心哪!人在這時比狗還不如,你喂狗吃飯,它至少不會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