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文
這是一本演講集嗎?可能很多人問。我要回答:不是。
因為,我一不會手舞足蹈地演,二不會義正辭嚴(yán)地講。我只會說話或者與你聊天。
這是一本自傳嗎?不會有人這樣問。可我還是想搶著回答:好像是。
因為在整理這本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路上與人聊天的話語,其實比寫在紙上的履歷更真實地記錄了自己在內(nèi)心里走過的路。
接下來,這樣的聊天可能還少不了,那么,還想說一些什么?
前幾天,又翻開“東西聯(lián)大”二期畢業(yè)生給我的留言冊,其中一頁上有這樣幾行字:老白,您還欠我一次課。有次我們的展示是“一個字概括你的未來”,我選的字是“公”,講了“天下為公”和“公務(wù)員”。您說,應(yīng)該加上一個“公民”,找時間講講“公民”這一課,我可一直期待著呢……
我想起來了,是說過,可能后來又忘了。其實,又沒忘。帶學(xué)生的過程中,每堂課都會或多或少地講到這個內(nèi)容,只不過,沒專門用到“公民課”這個題目而已。這么想,是欠了同學(xué)的,那就欠一個人的還給一群人吧!在未來的每一個時間,與“公民”有關(guān)的溝通不會過時,我們都該試著講一講,認(rèn)真地聽一聽。
我還想好好說說中國的AB面。
當(dāng)下的中國,希望在A面,失望在B面;東部在A面,西部在B面……這樣的AB面中國還有很多。
為什么一個民族,一方面說著“好死不如賴活”,另一方面又說“士為知己者死”;這邊“大公無私”“天下為公”,那邊又“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我們?yōu)楹稳绱朔至眩?/p>
在信仰上,一方面,過年時讓廟里香火繚繞;另一方面,卻又是臨時抱佛腳,人與佛成了互惠互利的商業(yè)關(guān)系。我們到底是信還是不信?
在公開的場合,我們常常主義、真理、禮義廉恥;可下了臺家門一關(guān),又是另一套語言邏輯。哪些是真話?哪些又是假話?
好事來了,人群中你爭我奪,互黑互害互搶;可災(zāi)難來了,卻又馬上犧牲小我同呼吸共命運。一會兒讓人瞧不起,一會兒又讓人肅然起敬。
哪一面才是我們的面孔?我們是繼續(xù)AB面分裂著,還是慢慢會有清晰的面容?
我們一起想,有空聊聊。
還想說說自由,這是一個總與我的職業(yè)連在一起的詞語。如果說新聞的絕對自由,我沒有;但人格與心靈上的自由,我有。
自由,不該只是字面上的,更重要的是心靈深處。沒有內(nèi)心真正的自由,就不會有獨立而大寫的中國人。因此,自由,并不僅僅是個被“政治化”的詞匯,還該有它更可愛的面目。
當(dāng)然,不都是這些大而空的選題,還有更多有趣的。比如,我很想講一次古典音樂,我自己選出交響樂中最喜愛的第一樂章、第二、三、四樂章,它們各有魔力,有著不同的情感沖擊。選出它們,不是為了構(gòu)成一個新的交響曲,而是一個讓人開心的游戲。通過這樣的游戲,讓更多人走進(jìn)音樂的世界,滋養(yǎng)過我的,也該屬于你。
在我?guī)W(xué)生的課堂上,有一堂課,是講“達(dá)明一派與香港問題的由來”,這是校園里不會有的課。哪一天,又可以講回到校園里?
還有很多很多……
這個時候,可能有人會問了:題目千差萬別,你其實是在說一些什么?在即將合上這本書時,我知道,無論說的是什么,都不過是在說一個更好點兒的未來?,F(xiàn)實也許還有很多的無奈與失望,能支撐我們前行的依然是明天。說的時候,總覺得那更好的未來能靠我們更近一些。
在一個眾聲喧嘩的時代里,或許可以篡改一下魯迅先生的名言:
世上本沒有路,說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2015年8月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