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奇怪的古公亶父(2)

詩經(jīng)密碼 作者:劉蟾


要是按照古公亶父的觀點,二戰(zhàn)時期,面對希特勒的侵略,丘吉爾、戴高樂等人都應(yīng)該“拱手相讓”,“避免”人民流血犧牲!

但是,這顯然是不可以的。因為抗擊暴力侵略,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quán)利,是絕對絕對絕對必須的!有時候,尊嚴和自由比活著更尊貴。

我想起魯迅評價《三國演義》的一句話“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古公亶父也有類似的嫌疑。他這么做,如果不是大偽,那就是腦子壞掉了。

不過,故事還得講下去,周人要把自己祖先的這一段故事說圓滿。

古公亶父出于仁義,就避讓開了。他帶著自己的家屬和族人,離開豳地,渡過漆水、沮水,翻越梁山,定居到岐山腳下。

《詩經(jīng)·大雅》有一首《綿》,就是贊美古公亶父開國奠基的。其中有兩句“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說的就是古公亶父建都岐山這段故事?!毒d》也是周朝開國史詩之一,原詩太長,本文從略。

古公亶父遷到了岐山,可豳地的老百姓們還是不離不棄的,大家又扶老攜幼,全部來到岐山腳下,重新歸附古公亶父。別的地區(qū)很多人聽說仁慈的古公亶父到了岐山,也都前來歸附。

于是,古公亶父就廢除了戎狄的風(fēng)俗,營建城郭房舍,劃分不同的居住區(qū)域,類似于今天北京的東城區(qū)西城區(qū)什么的,然后還設(shè)置了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等官職和機構(gòu),來管理這片土地。

一時間,岐山腳下成為一個新的都城,人口眾多,政治清和。人們唱歌跳舞贊頌古公亶父的德行。

古公亶父在位的時候,已經(jīng)是商朝中晚期了。商朝的都城在中原的河南,而岐山在陜西省西部,所以周人所在的岐山,就被稱為“西岐”。

西岐,注定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地名。大家都看過《封神演義》吧?看過電視劇《封神榜》吧?“西岐”一詞不斷出現(xiàn)在這本書和這部電視劇中。西岐,就是周朝的發(fā)祥地,就是周朝的大本營。

這里,即將走出一個新時代的開國之君,即將走出一大堆在歷史上輝煌耀眼的人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