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武王伐紂

詩經(jīng)密碼 作者:劉蟾


西伯姬昌死后,二兒子姬發(fā)繼位,是為周武王。

《大明》的最后三段(六、七、八段),就都是贊美周武王姬發(fā)的。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纘女維莘,長子維行,篤生武王。保右命爾,燮伐大商。

這一段是《大明》的第六段,講述的是周文王和太姒生了姬發(fā)。姬發(fā)則秉承天命,聯(lián)合諸國攻打殷商。

姬發(fā)即位之后,就拜姜子牙為師,讓弟弟周公旦輔佐自己,同時召公、畢公這些有才能的弟弟也得到重用。

一切準備就緒,他就開始了攻伐殷商的計劃。

在正式攻伐商紂之前,姬發(fā)先準備了一場大的軍事演習(xí)。這次軍事演習(xí),被稱為“孟津觀兵”,是歷史上記載最早的一次軍事演習(xí)。

姬發(fā)率領(lǐng)大軍,先到文王墓所在地畢(今陜西咸陽北),祭奠了自己的父親,然后向東而行。他在中軍豎起文王的牌位,自己只稱太子發(fā),意為統(tǒng)帥依舊是父親西伯姬昌。

大軍抵達黃河南岸的孟津,據(jù)《史記》記載,有八百諸侯聞訊趕來參加——由此可見當時的諸侯得有多少!

當時殷商的版圖才有多大,那么小的地方,就有這么多諸侯,仔細想想,一個小點的諸侯估計就相當于現(xiàn)在一個村長吧。

諸侯們都勸武王立刻揮師滅了商朝!但是武王和姜子牙心里清楚殷商的實力,認為時機還不成熟,又命令軍隊全部返回,并以“女未知天命(你們不知天命)”告誡那八百個“村長”不要操之過急。

又過了兩年,商紂實在殘暴得不行了!

他殺了王子比干,還囚禁了箕子——《封神演義》對這些都有文學(xué)性的描寫,都很精彩。

這時候,姬發(fā)覺得時機到了,于是重新整頓軍隊,東去伐紂。

那些諸侯應(yīng)約而來,在孟津會師。大家浩浩蕩蕩舉兵南下,進攻朝歌。

在朝歌城外的牧野這里,武王舉行了誓師大會,這就是《大雅·大明》第七段所講的內(nèi)容。

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于牧野:“維予侯興,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牧野誓師大會中,誓詞很多,《史記》有詳細的記載?!洞竺鳌肥窃娀恼Z言,自與之不同。

“會”同“旝”,是古代的一種軍旗?!笆浮蓖笆摹?,“維”是語氣助詞,“侯”意為“是”,“興”即興起的意思?!芭蓖叭辍保鉃椤澳銈儭?。

這段話的意思是,殷商的軍隊很多,旗幟就好像樹林一樣。(武王)在牧野這里誓師說:“要興起的只有我周國!上天在看著你們,千萬不可以有二心!”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帶領(lǐng)軍隊,在牧野和商紂的軍隊展開大戰(zhàn),商紂的軍隊一擊即潰,武王攻入朝歌,商紂王在鹿臺自焚而死。

這里還有個小問題,順帶說一下。那就是我們歷史書上描寫牧野之戰(zhàn)的時候說,商朝軍隊無心抵抗,全部臨陣倒戈,轉(zhuǎn)而投靠周武王姬發(fā)——這就是詞語“前徒倒戈”的來歷,現(xiàn)在通常指“前面的軍隊轉(zhuǎn)過頭來打自己人”。

“前徒倒戈”出自《尚書·武成》,這個詞語確實指的是這個歷史事件。但是具體是不是這樣解釋,那就值得一說了。

一般為了突出紂王的殘暴、周武王是天命所加,都說是“武王人心所向,商紂的軍隊自己人打自己人”。這是把“倒”解釋為“掉轉(zhuǎn)”。

不過,近人根據(jù)出土資料以及文字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這個“倒”更應(yīng)該解釋為“失敗”?!扒巴降垢辍保褪恰扒懊娴能婈牫粤藬≌獭钡囊馑?,這句話是在描寫戰(zhàn)爭過程的一個場面。

后者的解釋更加接近事實,由此看來,歷代文人一直強調(diào)的“天命所加”,也只不過是一廂情愿的附會罷了。

無論如何,總之這一戰(zhàn),周武王姬發(fā)大勝,商紂王失敗。從此,商朝就結(jié)束了,西周則登上了歷史舞臺。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大明》的最后一段,講的就是周的軍隊和商紂的軍隊交戰(zhàn),場面宏大。姜子牙帶領(lǐng)軍隊意氣風發(fā),攻勢凌厲。從此,武王滅商,天下開始平定,政治重新清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