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的兒女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就開始為權(quán)為名為利沖刺,事實上你一開始就已經(jīng)把兒女當作爭權(quán)奪利的工具,表面上看是為了他們的幸福,骨子里何嘗不是為了你自己的幸福?摧殘兒女的身心讓他們沖刺名校,好像是為了讓他們出人頭地,實際上何嘗不是為了自己臉上有光?在父愛母愛“無私”的面紗下,掩蓋著父母的功利與自私,讓兒女一出生就爭名爭利,使他們成了自己名利賽跑中的“接力棒”。大多數(shù)名利場上的“掉隊者”,卻要兒女成為名利場上的贏家,自己連中專也沒考上,卻希望兒女考進北大清華。一旦兒女沒有給自己臉上爭光,沒有給自己帶來什么“好處”,就一方面自己垂頭喪氣,一方面埋怨兒女“不爭氣”。
把兒女當作爭權(quán)奪利的工具非常自私,把自己當作爭權(quán)奪利的工具則非常愚蠢。試想一下,自己一生的意義和價值,要是只在于爭奪身外之物,如財富、榮華、權(quán)勢等,你的人生馬上就陷入荒謬可笑的境地:如果這些東西沒有得到,生命就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可言,你的一生將被失敗感所折磨;如果如愿得到了這些東西,你的生命同樣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為你活著就是為了追逐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既然已經(jīng)到手,還待在世上不成了多余的人嗎?把自己的一生當作一場爭權(quán)奪利的賽跑,最后的結(jié)局不是社會的倒霉鬼,就是人間的行尸走肉。
在這場爭權(quán)奪利賽跑中的掉隊者、落伍者、退出者,都成了人生的倒霉鬼。有的是由于實力不濟,有的是由于時運不佳,有的是由于大徹大悟,這些人后來都參加了“及時行樂”的大合唱。列子也許要算“及時行樂”的領(lǐng)唱者,《列子·楊朱篇》中提出“為欲盡一生之歡,窮當年之樂,唯患腹溢而不得恣口之飲,力憊而不得肆情于色,不遑憂名聲之丑,性命之危也”。由于難以獵取名利便鄙棄名利,由于賽跑掉隊便退出競賽,由于對人生絕望便揮霍人生,漢樂府《西門行二首》之一就是這種心理的真實表現(xiàn):
出西門,步念之:今日不作樂,當待何時?夫為樂,為樂當及時;何能作愁怫郁,當復(fù)待來茲?飲醇酒,炙肥牛,請呼心所歡,可用解愁憂。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而夜長,何不秉燭游?……人壽非金石,年命安可期;貪財愛惜費,但為后世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