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要做到“人情練達”,比獲得瑞典的諾貝爾獎還難。譬如,僅僅是何時何地才能表現(xiàn)出高興的神色,以及如何把高興神色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像我這樣的人一輩子也學不會,所以在人生的舞臺上一輩子就“演”不像??薏荒苁怯捎诒瘋?,笑也不能是因為喜悅;該哭而不哭,那就是哭不得其道;不該笑卻大笑,那就是笑不得其時。即使有了值得高興的事,也不能馬上就把高興寫在臉上,要是“喜形于色”,人家就說你為人輕浮,要是面露笑顏,人家就會罵你“滿罐不蕩半罐蕩”。
我恰恰就是喜歡“蕩”的那種“半罐子”。
小時候我一遇到點喜事就手舞足蹈,一小有成績就得意忘形。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文化大革命剛剛開始,那時在學校里好像還能夠讀點書,一次在學校大會上我受到校長表揚。對于我這種頑皮的學生,能夠得到校長的表揚,比今天女孩子被劉德華擁抱過還要激動。一放學我就屁顛屁顛地“飄”回家,還沒有進門就激動得大叫,想讓對我失望至極的父母高興高興,當然也想再得一次父母的表揚。沒曾想父親一見我那個樣子,就狠狠地“賞”了我一巴掌,打得我臉上火辣辣地發(fā)燒,從大叫馬上變成了大哭。父親還罵我是“半罐子”,是“輕骨頭”,并罵我成不了“大器”。我挨父親的打是家常便飯,但只有這次挨打覺得最委屈最傷心,有時挨打是由于做事偷懶,有時挨打是由于在家里偷錢,有時挨打是由于耍賴調(diào)皮,這些打多少還算“事出有因”,可這次挨打竟然是由于“受表揚后心情特別高興”!
對父親這次無理的打罵,我至今都沒有辦法原諒他,也至今看不出他對在何處。小孩受表揚后興沖沖地回家報喜,為什么就成了“輕骨頭”?高興了就大叫大笑又蹦又跳,這大概是小孩的天性,如果有喜事還要像個悶頭鱉,那肯定違反人之常情,干了一件得意的事就舒心地大叫大笑的孩子,為什么日后就成不了“大器”?當然,我倒是應驗了父親的判斷,的確沒有成什么“大器”,沒有在事業(yè)上混出什么名堂,沒有在仕途上弄個一官半職,甚至在家里也只是個“副家長”,但這與我干了件得意的事就十分得意毫無關系。率真外向容易沖動而成就大業(yè)者,在歷史上和現(xiàn)實中比比皆是。李白接到皇帝詔書時已人到中年,“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你瞧他那忘乎所以的樣子!《列寧在1918》中列寧講演的神氣,遠非“手舞足蹈”所能形容!當作出了人類重大的發(fā)明時,很多科學家都激動得全身顫抖;當寫出了杰出的樂曲、偉大的詩歌和小說時,不少音樂家和作家都淚流滿面。按我們傳統(tǒng)的做人標準,這些人都是“器小易盈”,都失之輕浮而不沉穩(wěn)!這就是我們所推崇的做人準則——
有了喜事,定要滿臉苦相,不然便是輕狂;取得成績,務必低眉落眼,否則便無器量!
按這種準則做人只有兩種結果:要么虛偽矯情,要么壓抑郁悶。我們來看看歷史上最有雅量的典型:
謝公與諸人圍棋,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看書竟,默然無言,徐向局??蛦柣瓷侠?,答曰:“小兒輩大破賊?!币馍e止,不異于常?!妒勒f新語·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