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還有人講,河北岸長垣一帶來了一個道士,在黃河汛期顯示絕技。他只帶三片瓦塊,打水漂能踩在瓦片上渡河。有人還眉飛色舞地講,這道士能身背一個頑童過河。先將第一片瓦塊放出,飛將跳過去,踩在水面上飛過的瓦塊上;然后再放飛第二塊,從河中飛起踩在第二塊上;快到第三塊放飛時,又同樣踩在第二塊跳到放飛的第三塊上,剛好到河南岸邊。跳上岸時,頑童還在睡著;再瞅道人的腳下,鞋底還是干干的。兩天來,一直這樣,有許多人趕到這里等待著這情景再現(xiàn),聽人繪聲繪色地講述著。
今天怎么了?等了半天還不見那道人露面,袁世凱正準備往回走時,卻聽見民工中有人喊:“快來看,送羊報的來了!”
“送羊報的來了!”
眾人一陣陣高喊。
河中一少年被綁在一只大羊筒子上,身邊是騰起的飛浪,他像箭一般穿過。同時,他將腰中插帶的水簽兒擲向岸邊一只等候著的船,繼續(xù)向前飛去,身后是一溜長長的白練般的水帶。
有人在旁邊講,這是黃河報汛的方法中最驚險的一種。在上游的皋蘭城西,有一條連接兩岸的鐵鎖船橋。從那里的鐵柱子上刻下測水的尺寸,河水高過一寸,中州大水就會高達一丈。為了及早通知下游搶險,人就把茼油浸過的大羊皮縛綁在報信人的身上,到了下游,將標著上游水尺寸的簽子擲給等候的人,人接到簽子就知道了上游的尺寸,做好準備搶險。望著,有人喊了一聲“好險呀”。此時,又聽見西邊不遠處,草庵子下邊吹起了簫管,簫聲如咽。治河的民工們到了吃飯的時候,他們拿著饅頭,端著飯碗,聚攏過去聽吹簫的人唱歌。
袁世凱也隨著人群走近,只聽吹簫的老人低沉地唱道:
長淮綠于苔,
飛下桐柏山。
黃河忽西來,
亂瀉長淮間。
馮夷鼓狂浪,
崢嶸雪崖墮。
驚起巫支神,
腥涎滅鐵鎖。
黃靈奠四瀆,
各剖盤古髓。
千古今合流,
神明胡乃爾?
漁翁一鬢霜,
扁舟依古樹。
隔浦欲叩之,
翩然凌波去!
歌聲,音調(diào)悠揚,忽而如泣如訴,忽而慷慨激昂,忽而朦朦朧朧;這歌聲曾在江南引得萬家燈火暖春風,此刻卻沒有人叫好。有人說,這就是那個能踩著瓦片渡河的道士。
袁世凱仔細打量著這個老人,面容盡管清癯,卻流露出俊逸。兩人目光霎時相遇,不約而同,兩人都靜下來。
袁世凱擊掌稱贊,說:“先生唱的是《黃河謠》,語調(diào)不凡。先生當是神人!”
老人卻不接話,站起身來,收拾停當,轉(zhuǎn)身離去。
漸漸地,老人變成了黃河大堤上的一個小小的黑點兒。
監(jiān)河的工長問袁世凱:“公子,你怎么知道他唱的是《黃河謠》?我們知道《黃河謠》是‘道光二十三,黃河漲上天,沖走太陽渡,捎走云錦灘’,與你說的是兩回事?!?/p>
袁世凱說:“你們說的《黃河謠》是民間流傳的。我說的《黃河謠》是元代的大才子陳孚的詩。陳孚是神仙風骨,行俠仗義,為世所不用,后來做過閑職,一生不得志。他善吹簫,傳說能引來五彩鳳凰在他頭頂盤旋!怎么,你知道這吹簫的老先生是哪里人嗎?”
河工中有人打趣說:“神仙能是哪里人!”
監(jiān)河的工長說:“這人來去無定蹤,誰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幾天來,他一直在這里轉(zhuǎn)悠,吹個不停,唱個不停。你這一問,恐怕他不會來了。”
袁世凱問是否有踩瓦片渡河的事,監(jiān)河的工長光笑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