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扔給我這個故事,而我在沙灘上接下了它。我們開創(chuàng)了造幸運沙堡的傳統(tǒng),我們在夏威夷造過沙堡—如果沙堡在第一次漲潮過后依然矗立不倒,影片就能賣座;如果潮水沖毀了沙堡,我就必須努力把錢賺回來。”
-上圖:在夏威夷參加原住民的部落聚會。
-盡管當時已經(jīng)身為創(chuàng)造了億萬票房奇跡的知名導演,斯皮爾伯格依然對他在少年時代為《火光》搭建的那種微縮模型輕車熟路。
1977年5月,斯皮爾伯格在夏威夷握住了喬治·盧卡斯的手。“盧卡斯的妻子、天才剪輯師瑪西婭握住了他的右手,我握住他的左手,我們就這樣等待電話鈴聲響起。”來電將會報出《星球大戰(zhàn)》上映的票房總收入—其實這真沒什么好擔心的,這部電影在提前放映時就引起了轟動。它作為一部成本不算離譜的科幻史詩電影(一個更恰當?shù)慕蟹ǎM空出世,并且輕巧而智慧地觸及了一些人類共通的主題—約瑟夫·坎貝爾和其他人在《千面英雄》等作品中曾經(jīng)對這些主題進行過勾勒。
除了接連不斷的動作場面和機智俏皮的對話,這部影片講述了“天行者”盧克的成長,以及—可能更重要的是—他尋找投靠“黑暗面”的失蹤父親的歷程。簡而言之,它具有某種在科幻片中并不常見的淺顯深度,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影片十足的趣味性。
斯皮爾伯格覺得他的好友根本無須擔心,盡管他和其他人都沒有預料到《星球大戰(zhàn)》即將成為一鳴驚人的奇跡。“喬治在電影上映前一晚話并不多。”他說道。然后電話終于打來了—上午10點半在全國放映的所有場次電影票統(tǒng)統(tǒng)一售而空,海島度假村的氣氛從憂心忡忡變成了興高采烈。“欣喜之余,他(喬治)也馬上開始為未來做打算了。”—這其中包括斯皮爾伯格的未來,而斯皮爾伯格對于自己的未來也一反常態(tài)地不大確定。他之前接觸過綽號叫“卡比”(Cubby)的艾伯特·R.布洛克利1,艾伯特是大名鼎鼎的“詹姆斯·邦德”系列影片的掌門人。斯皮爾伯格有意執(zhí)導這一系列影片中的一部,但被斷然拒絕,不過他還想再試一試。
說實話,他的這種想法讓人很難理解。邦德影片從本質(zhì)上講是很呆板的—全是動作戲而毫無實質(zhì)內(nèi)容、大量壯觀的場面和花樣翻新的動作鏡頭、一些反復出現(xiàn)的譏誚對白,讓它不過像個由機器制造出來的撈錢項目?;蛟S這是因為斯皮爾伯格當時還很年輕(他在1977年剛滿30歲),還無法完全認清自己最大的優(yōu)勢在哪里。
但是,喬治·盧卡斯心里清楚得很。在夏威夷期間,他后來對斯皮爾伯格說:“我有比詹姆斯·邦德更好的東西,叫作《奪寶奇兵》。”事實上他當時還沒有,至少沒有完整意義上的故事。他想好了一個核心角色—印第安納·瓊斯;他也想好了這個角色的形象—軟呢帽、皮夾克,或許還有那根皮鞭;他還構思出了一項尋寶任務:熱衷冒險的考古學家設法找回“失落的法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