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秦晉之好”維持了一段時間,秦穆公甚至還在著名的城濮之戰(zhàn)里出兵幫助晉國對抗強大的楚國。
但幾年后,情況不一樣了。
看見晉國在當年灰頭土臉的重耳治理下變得越來越強大,秦穆公開始擔憂。他預(yù)感到,一個更麻煩的對手出現(xiàn)在通往東方的大路上。
為此,像他的先祖襄公那樣,秦穆公決定賭一賭。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命將領(lǐng)率軍越過晉國,試圖偷襲鄭國。但晉文公身著喪服、率軍在崤山天險伏擊秦軍。結(jié)果,秦軍身陷于狹窄的隘道中,毫無還手能力,盡數(shù)殲滅。
沒辦法,秦穆公只好進一步整理自己的大后方,回頭將犬戎等異族勢力進一步剪除。
此后,秦晉兩國時打時和,上演一出出令人目不暇接的好戲。
但整體而言,秦國在這個東方的大諸侯壓制下,始終無法如其所愿,向東,他們出不了崤函的天險,向南,又面臨著強大的楚國,而無法爭奪巴蜀。在這種無奈之下,秦國除了和晉國靠政治婚姻來改善改善外交關(guān)系、同時防范楚國之外,幾乎毫無作為。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乏味過去……
到了公元前453年,情況終于發(fā)生變化,這個強大的東方橋頭堡終于從內(nèi)部分裂了。
韓、趙、魏三家將其瓜分。
但這個消息也沒馬上帶來好事,秦國依然無法同其匹敵:前389年,秦國起兵50萬一路向東,卻被魏軍名將吳起一戰(zhàn)用5萬士卒擊潰,如果不是因為此時趙國同魏國突然反目,秦國面臨的可就不是一點小麻煩了。
這次重大失敗,讓秦人終于冷靜下來——盲目的向東是無法獲得良好結(jié)果的。
繼位的秦孝公痛定思痛,任用商鞅開始改革。雖然商鞅個人最終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但他的改革卻產(chǎn)生充分的效果。秦國因此而開始不斷強大,吞并了巴蜀地區(qū),而原本和其對敵的魏國卻逐漸衰落下去。
之后的歷史廣為人知,齊國幾乎被樂毅率領(lǐng)的聯(lián)軍滅國、楚國的郢都被秦將白起攻陷、趙國則又在長平之戰(zhàn)中元氣大傷。
敵退我進,一時間,秦國儼然已經(jīng)有了天下霸主的影子。
更不用說,秦國統(tǒng)治位置上迎來了一個人——嬴政。
似乎是集結(jié)了祖先身上那些優(yōu)點的結(jié)晶,嬴政是個志在天下的男子,因此,一代代人的夢想傳承中所積累的力量,最終將在他的手中煥發(fā)光彩。
更不用說,此時的秦國,土地寬廣、人民樂業(yè)、軍隊強大、上下齊心。
所以,公元231年,是秦國以東所有諸侯必然感到寒意的年代。
在這西來的冷風中,第一個開始毛孔收縮的,就是姬公子的國家——實力不濟的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