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為我說了一個公案。
唐朝潮洪洲百丈山大智禪師懷海,人稱百丈禪師,他是唐代的大和尚,始創(chuàng)了中國禪門的規(guī)矩,稱為“百丈清規(guī)”,是中國的高僧之一。
這位百丈禪師善于講經(jīng)說法,他所居的百丈山雖山峻極五千尺,但禪客無遠不至,為了聽百丈一席法,堂室每天爆滿。
百丈禪師升座說法的時候,常常有一位老人也隨眾聽法,法會一散,這老人也就隨眾散去了。
有一天,老人聽完法后卻不離去,站在當(dāng)?shù)厮朴幸苫?,百丈問說:“站在前面的是誰?”
“我是一只狐貍,”老人說:“過去迦葉佛駐世的時候,我曾經(jīng)住在這個山里修道,和你一樣講經(jīng)說法,有一位修行的人來向我問法,他問我:‘大修行的人還會落到因果里面去嗎?’我回答說:‘不落因果。’因為答錯了這句話,我死后便墜入畜生道,做了五百世的野狐貍,現(xiàn)在我做野狐貍的時間已經(jīng)到了,能否請和尚開示,回答我這個問題:‘大修行的人還會落在因果里面去嗎?’讓我脫下這野狐的身體。”
百丈說:“不昧因果。”
老人當(dāng)下大悟,稱謝而去。
第二天,百丈率徒弟在后山找到一具野狐貍的尸體,死狀安詳,身體柔軟,知道它是昨日問法的狐貍,他對門人說:“真吾徒也!”
說到這里,法師閉目沉思,再睜開眼睛時目光清亮,他說:“光是一字之差,就墮入惡趣,做了五百世狐貍,我們在傳播智慧時豈可不慎!”
照佛法的說法,大修行者也不可能超越因果,他仍然在因果之中,不能不“落”,只能不“昧”,不昧,是對因果了了分明,得善果時不以為樂,受惡果時不以為苦,這才是真修行者的態(tài)度。
“所以一心想傳播也不一定是對的,這就是為什么世尊講八正道的原因了。”法師說。
“什么是八正道呢?”
“八正道,就是八條修圣的道法。一是正見,即正確的知見。二是正思惟,即正確的思考。三是正語,即正當(dāng)?shù)难哉Z。四是正業(yè),即正當(dāng)?shù)男袨?。五是正命,即正?dāng)?shù)穆殬I(yè)。六是正精進,即正當(dāng)?shù)呐?。七是正念,即正確的觀念。八是正定,即正確的禪定。一點點不正,就落入邪見了。為什么正這樣重要,就像我們看火車的鐵軌起頭只要稍微偏斜,火車開到遠方,已經(jīng)十萬八千里了。這是為什么不昧不能是不落的原因了。”
聽到法師的一席話,想起我們每日言語,禁不住滿頭大汗。
“那只野狐貍雖然對修行者說錯了話,他的動機至少是良善的,假如有一個人在教導(dǎo)別人時動機不良,又會如何?”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