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木匠吊墨線

東北民間故事(上) 作者:李海生


過去木匠師傅都有個墨斗,是吊墨線用的。木匠吊墨線時都是一只眼睜一只眼閉著,聽太奶講,是從他們祖師爺那兒傳下來的。

古前兒有個木匠叫張班,進京修建金鑾殿。他領(lǐng)著許多木匠,黑天白天不停地忙活。一直修了九十九天,眼瞅著就要完工了,他冷不丁(無意間,突然)發(fā)現(xiàn)自個兒畫圖樣時把尺寸搞錯了,椽子短了一截裝不上去啦。這下,他傻眼了,急得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

沒招兒了,一狠心,跑吧,不跑小命就沒了。當天下黑兒(晚上,傍晚),張班就騎著自個兒做的木馬,偷著蹽回家去了。

這一道兒,張班是腸子都悔青了(形容后悔)。他用掏耳棍兒不時地捶著自己的腦瓜子??斓郊伊?,他一走神兒,掏耳棍兒一下扎進了自個兒的左眼睛里。

張班的媳婦見他滿臉血糊淋剌的(形容血很多),忙為他擦血,發(fā)現(xiàn)他的左眼瞎了,就問:“出了啥事,把你眼睛造(弄)這樣?。?rdquo;

張班連連打唉聲:“攤事兒(遇上事情)啦!攤事兒啦!”就把椽子短了一截的話,一五一十學了一遍,并說:“造不好金鑾殿,要被皇上殺頭的。”

媳婦聽了,樂了,說:“我當是啥大不了的事情呢!”又問張班:“你還記得妹妹為你造活動亭子的事兒嗎?”

他聽了就說:“是那個叫傘的活動亭子嗎?”

媳婦說:“對呀。”就從房里拿來了傘,并且撐了開來,指著傘骨說:“你瞧!”張班把傘骨仔細看了一會兒,一下子開竅了,說:“知道啦!我明白了。”于是,顧不得眼痛了,拿著傘騎上木馬,又奔回了工地。

張班走到半道兒,尋思,我這會兒回去,指定(肯定)收拾我。好在我現(xiàn)在已成了一只眼,不如改名魯班得了。

再說,工地上的工匠們,擁乎領(lǐng)頭的張班撓杠子(跑)了,監(jiān)工正嚎嘮嚎嘮罵呢,工匠們也鬧鬧吵吵亂戧戧(亂議論)。

張班到來,工匠們誰都不認得他了。他竟意兒(故意)站在旁邊聽了一會兒,后說:“這也沒啥大不了,缺一個雞子兒還不做槽子糕了(形容少了一樣東西,照樣能成功)?我接著造這金鑾殿!”

“啥,你能造?”監(jiān)工一聽,大聲說,“張班都沒招兒,你這個獨眼龍敢說這大話?”

張班說:“我叫魯班,這個金鑾殿我能修!”

監(jiān)工在這節(jié)骨眼兒上(關(guān)鍵時刻)也沒有別的招兒了。金鑾殿修不完,他也得死。一琢磨,就死馬當活馬治吧,讓他試試看。想到這兒,就說:“魯班,誤了工期,可不是鬧著玩的,你的吃飯家伙什(腦袋)可就沒了!”

魯班說:“你把心放到肚子里好了(放心),指正(肯定)耽誤不了你的工期得了。”

金鑾殿又動工了。魯班照著傘骨的道理做了許多飛爪,用它斜撐出來,接在短一截的椽子上。這樣,不僅椽子長短合適,而且比原來的好看多了。

金鑾殿造好了,皇上看了很樂呵,賞了魯班不少東西。

魯班自從瞎了一只眼睛,吊線畫墨時,只好用一只眼睛。本匠祖師爺做了個樣,他的徒子徒孫們也都跟著學,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吊墨線了。

                                       復述人:高樹堂 64歲 初中文化 農(nóng)民

                                       復述地點:撫遠縣寒蔥溝鄉(xiāng)

                                       采錄時間:2010年春節(jié)

                                       流傳區(qū)域:黑龍江地區(q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