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紀末,一位出版人的身影(3)

眾說鐘叔河 作者:張中行 朱正


一九八四年,鐘先生調(diào)任成立不久的岳麓書社總編輯。這是一家編輯僅十余人、年出書不過百種的小社。在出版界這支宏大的交響樂隊中,是個并不起眼的小角色。正因為如此,鐘提出要有自己的編輯理路,努力顯示自己的點子和音色。說起來,他的編輯思路并不復(fù)雜,表述也質(zhì)樸:一是用新的方法來整理古籍,二是用新的觀點來選印舊書。古籍指傳統(tǒng)的經(jīng)史子集,還有湖南近代的地方出版資源,如王船山、曾國藩、左宗棠、魏源等人的文集,都在整理與出版計劃之中。當時《走向世界叢書》還在繼續(xù)出,學(xué)術(shù)界與出版界不斷傳來喝彩聲。但鐘先生卻開始思考拓寬出版空間,分出精力來策劃選印舊書的工作。此舉得到李銳先生的贊賞,認為岳麓書社把舊書提到跟古籍同等的地位,注意歷史的銜接和學(xué)術(shù)的延續(xù),顯出不凡的眼光和膽量,“正是這家出版社的卓越之處”。

所謂“舊書”,是指近代(一八四○年至一九四九年)和臺灣的文化學(xué)術(shù)著作。選印舊書的工程有三:《鳳凰叢書》《舊籍重刊》《舊譯新刊》,其中以《鳳凰叢書》影響最大。以“鳳凰”為叢書名,意在讓舊籍“從火中而新生”,寓意深刻、獨到。選書以寬容為宗旨,既有研究著作,又有文史資料、人物傳記,如錢穆的《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現(xiàn)代中國學(xué)術(shù)論衡》、儲安平的《英國采風(fēng)錄》、溫源寧的《一知半解》、羅家倫譯的《思想自由史》,等等,都是一些有文化積累意義或?qū)W術(shù)參考價值的舊書。這些書記錄了一九一九年至一九四九年整整一代人追逐德先生、賽先生的努力。這些書大多久不流行,或絕版難以見到,重新刊印既有溫史的價值,又有文學(xué)的趣味。這也反映了他在開放環(huán)境下兼容、自信的文化心態(tài)。值得指出的是,選印舊書絕不是一件輕松的工作,同樣需要卓識明鑒的功力。從某種意義上講,選家的識見、學(xué)問還應(yīng)在“著作者”之上。

一九八八年,鐘先生離開岳麓書社,但編書、研究仍未中輟,其中于知堂遺文的編輯方面致力最勤,加上岳麓書社任上的成績,先后出版過《知堂文集》、搜輯過《知堂集外文》二種(與陳子善合作),選編過《知堂序跋》《知堂書話》《知堂談吃》,箋注了周作人《兒童雜事詩》,近年來,傾其余力編輯了十卷本《周作人散文分類全編》及四卷本《周作人文集》。

在眾多的鐘編知堂著作中,《兒童雜事詩圖箋釋》書里書外的戲最多,因而書評界潑墨亦多。其一,這批知堂手跡并插圖剪報記錄他和原作者之間的魚雁往來,而且時值“文革”初年,當是知堂絕筆;其二,鐘的箋注用考據(jù)家本證的方法,借了詩人自己的話來闡發(fā)詩意,可以看作是研究工作的一種新嘗試;其三,形式講究,開本、封面、腰封、版式、套色、邊框、字體、行距都經(jīng)過精心的設(shè)計,每一首詩后配圖,箋注尾隨,恰好兩面,雙單碼相合,整齊得體,讓人未讀文字,只翻翻就覺得美,不忍釋手。事后聽鐘先生談及此書的形式美,他說意在喚起出版界對設(shè)計意識與技巧的重視??磥?,要做一個稱職的編輯,無論“形而下”還是“形而上”都大有學(xué)問。

鐘先生亦曾致力于曾國藩遺稿的整理、研究、出版。曾編輯過《曾國藩教子書》《曾國藩與弟書》《曾國藩家書》。后者不僅內(nèi)容上超過舊版《曾文正公家書》,還訂正了許多誤植與排列錯誤。書信畢竟是對話語境下的心靈抒發(fā),單方面的聲音不利于重現(xiàn)對話背景,因此,鐘先生窮搜旁輯,編成了一部《曾國藩往來家書》。此外,他在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資助課題“十九世紀中國士大夫?qū)ξ鞣轿幕恼J識及其反應(yīng)”中將曾國藩父子納入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大背景中去研究,將之作為由傳統(tǒng)士大夫到現(xiàn)代知識分子蛻變的先驅(qū)人物,進行了一番頗有力度的剖析。此項研究尚在進行之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