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十八條使我想起了顧準。王元化先生曾評價顧準說:“作者才華橫溢,見解深邃,知識淵博,令人為之折服。許多問題經(jīng)他提出,你就再也無法擺脫掉……在造神運動席卷全國的時候,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對個人迷信的人;在‘凡是’思想風靡思想界的時候,他是最早沖破教條主義的人。僅就這一點來說,他就比我以及和我一樣的人,整整超前了十年。”(序顧準《從理想主義到經(jīng)驗主義》)在這里,我要強調(diào)的是,顧準對政治、民主、社會主義及馬克思主義諸問題的思考是從六十年代開始的,他的《從理想主義到經(jīng)驗主義》就是在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四年完成的。五十年代顧準的思考主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規(guī)律諸方面,而鐘叔河先生五十年代就思考了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各種問題——雖然他的思考沒有顧準的深刻,但他畢竟比顧準要早十多年就思考了,比整體民族八十年代的反思幾乎早了三十年。
在接受筆者采訪時,鐘叔河先生還說,要是自己生活在正常的社會里,他是會做些事情的。我想也應(yīng)該是這樣。如果他沿著五十年代的路子思考下去,并讓其有相應(yīng)的環(huán)境和條件,也許今日中國多了一位思想界的探索者,而少了一位出版家。
因思想而罹難是那個時代的罪惡。一九五七年鐘叔河先生被劃為“大右派”,一九七○年至一九七九年又因“現(xiàn)行反革命罪”在監(jiān)獄里待了十年。在社會底層里,他當過車夫、鉗工、木工、劃線工、繪圖員等??嚯y鑄造了他的靈魂,思考點燃了他的智慧。他說,他贊同史學家陳寅恪的觀點:知識分子應(yīng)有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他把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出版的《走向世界》借我閱讀時說:“我覺得自己的性格有一點點像郭嵩燾。我寫的《論郭嵩燾》,你可讀讀。”
郭嵩燾何許人也?郭氏為湘陰人氏,十九歲中秀才,二十九歲中進士,點翰林,官至禮部侍郎、駐外大臣。先行者總是孤獨的。郭氏于英法公使任上被撤回,著有《使西紀程》,被譽為真正意義上“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郭氏早年參加過湘軍的戰(zhàn)事,但很快就洗手不干了,認為那不是自己的事。郭氏好議政,喜批評,接受了非傳統(tǒng)的思想,有一股異端的氣味,于是為當時的主流文化所不容。由郭氏的這些性格特點,想到鐘叔河《一九五七年的四十八條》,確實使人得到大致相同的感覺。鐘先生現(xiàn)在正做著兩個研究課題,一是明清士大夫?qū)ξ餮笫聞?wù)的認識,二是關(guān)于周作人的研究。我想,他的見解肯定是獨到的。
鐘叔河先生的主要史論著作有《走向世界》《從東方到西方》《中國本身擁有力量》《書前書后》等。讀他的著作,我們不得不驚訝于他對一八四○年以后的中國認識之深刻。在近代中國文化匯入世界文化進程的大背景中,他從思想史、文化史層面分析傳統(tǒng)士大夫到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艱難轉(zhuǎn)型及其內(nèi)在動因,其見地顯示了他治學的機智。他在《關(guān)于曾國藩家書》中說:“傳統(tǒng)的封建文化不能導向民主和科學,中國之現(xiàn)代化無須熟讀《離騷》,是我四十年來一貫的觀點。但是我同時又認為,為了快步走向明天,必須深刻地認識昨天,清醒地面對今天。”
今天,正是中國現(xiàn)代化遭遇陣痛的時刻,我們怎樣去把握和設(shè)計未來呢?這是每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必須回答的。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博覽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