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死亡之前,在時間之前,吳哥的諸多廢墟宛若在講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又仿佛,在不可知的因緣流轉(zhuǎn)里,往昔因緣難數(shù)清,亦難思議,所以怨、親,也就平等了。
我留著極短的三分頭,去了吳哥,發(fā)現(xiàn)心未死透,回到臺灣。不多久,蔣勛老師的《吳哥之美》出版了。
在一個夜晚,我捧讀《吳哥之美》,看著一處又一處我到過的所在,讀著蔣老師既通透又多情的講說,喟嘆有之!
在那個夜晚,我以為《吳哥之美》是為孤獨破敗如我而寫,是為了總結(jié)我的廢墟之旅而寫的。在那被時間掩埋而重新被發(fā)現(xiàn)的處所,蔣老師用美的角度,轉(zhuǎn)作并度化了吳哥作為因緣和合、幻化而有之中所示現(xiàn)的苦難、變易與不堪。所有的苦難、變易與不堪,在一種接近空性的體會之中,可以喟嘆,但也可以任由悲喜自生吧。
悲喜都會過去,真心打鑿雕刻諸佛的工匠的真心,忽然現(xiàn)前。
我仿佛了解,自己所執(zhí)著的人間情誼的關(guān)系之斷裂,似乎沒那么痛了,宛若吳哥,宛若紅樓一夢,劫波過后、幻化之中,虬結(jié)的大樹還是從石縫中生長出來,在死絕中復(fù)有生機。
《吳哥之美》遂變成了聽我說不可為他人道之心事的吳哥石洞。
這么多年來,若有人問我,最喜歡蔣老師哪一本書,我都毫無遲疑地說:《吳哥之美》。
觀諸法空,無所障礙。吳哥,正是說法者。
法,是宇宙萬有,一個念頭、一座廢城亦復(fù)如是。
蔣老師是生生世世之慧而得如此觀看之眼吧。
知道在廢墟之中,有過生,有過死,有過繁華,有過人去城空。
可是空中,并非什么都沒留下來,也非什么都沒有。
空中萬有。那些認真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石城、石雕,那些認真凝視的眼神,交感互通而成為美吧。
美,救贖了早已成為廢墟的吳哥。
蔣老師那么溫柔而包容的言說,讓當年讀《吳哥之美》的我,以為這本書是對我一人而說。
過往盡成廢墟,未來不可知悉,唯有當下教我們?nèi)f般珍惜。
惜取而今現(xiàn)在,珍重萬千;然而,就是當下也不能執(zhí)取。
那個抄經(jīng)度日的冬天,那個想要剃光頭的時節(jié)過后,《吳哥之美》和吳哥遂一起成為我被救贖、度化的印記吧。
破曉微光照在石城、石雕、石雕上微笑的臉。
今新編《吳哥之美》增添了文字和圖片,將以新貌面世,我仿佛看見那個年輕時的自己。
我站在時間之河的下游向他說:
去吳哥吧!晚一些,你會讀到《吳哥之美》這本書,你會知道,幻化之中,因真心而成就的美之所度脫;你會明白,劫難之中,你的心可以很柔軟。柔軟的心啊,終將近乎于空,那時,就沒什么可以損污傷害減滅你了;那時,陽光就照亮巴揚寺石雕那微笑的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