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法律和道德看成不相關的兩個領域,認為司法行為無須為道德風氣負責。對此,我是不贊成的。司法行使的是公權力,對社會道德風氣的影響力極大。司法公正,是維系社會健康的底線。社會健康,人們才愿意多做善事,不做惡事。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司法結果不利于做好人,好心人無好報,社會道德風氣必然惡化。造成司法不公的原因,我想無非是這樣幾種情況:一是法官的水平不高,枉判糊涂案;二是法官與一方當事人有利益糾葛,不想秉公判案;三是司法不獨立,黨政權力支配了司法審判。彭宇案的一審判決,我想不是出于第一條,就是出于第二條,所以受到了新聞輿論的強烈關注。這只是一起民事糾紛。至多給當事人帶來不應有的經濟損失。還有一些司法不公表現在刑事審判,敗訴的是正直的律師、說真話的記者、反腐敗的義士、維權的公民。顛倒黑白的判決,使得人們畏于關心公共事務,不敢行使公民權利,使得國人明哲保身,形不成公民社會。這種寒蟬效應,在更深的層次上敗壞著中國人的公德,這是更加令人憂慮的。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