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文件的日期是“七月十日”(1886年8月11日)。袁世凱說,閔泳翊將該件的拷貝偷出王宮交給了他,日本公使也通知他:此件存在兩份拷貝。袁世凱擔心沖突公開化,向李鴻章建議:他(袁世凱)應該親自發(fā)動一場政變,把國王及其親俄的隨員們趕下臺,采取和1882年將大院君押往中國一樣的方式。然而,李鴻章比他謹慎。他通過中國駐圣彼得堡的公使,并直接與朝鮮國王溝通,打探這份文件的真實性,結果是,俄國的外交大臣和朝鮮國王都對此事矢口否認。但是,這個文件被發(fā)現(xiàn)的相關消息,在不小的程度上擾亂了漢城。國王的顧問德尼在8月16日,或在那一天前后,拜訪了袁世凱,要求看那份復件。這時候,閔泳翊和袁世凱待在一起。在袁世凱拒絕了德尼的要求之后,他們之間發(fā)生了激烈的爭辯,德尼“激烈地指責袁先生是這一情報的唯一作者”。20由于相互的指責得不到有用的結果,德尼前往天津,試圖勸說李鴻章將袁世凱調走,但那位老人不愿照辦。袁世凱留了下來,他與閔泳翊同德尼的關系自然惡化了。
這個事件表明袁世凱缺乏外交經(jīng)驗,它還引得我們要問:閔泳翊究竟是否偷過那份文件的復件?如果他偷了,是在何時,是如何偷到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從最近發(fā)表的墨賢理致赫德(Sir Robert Hart)的一封信中可以找到。在這封信中,墨賢理說,英國駐漢城的總領事貝德祿 是偽造者。貝德祿的繼任者巴克(Parker)發(fā)現(xiàn)了這個陰謀,向墨賢理做了詳細的報告。墨賢理寫道:
巴克發(fā)現(xiàn)貝德祿應獨自對此負責。他編造了朝鮮要求俄國保護的故事,偽造了那份文件,以欺騙袁世凱。
當那份文件的內容已眾所周知的時候,駐漢城的所有外國代表宣稱它是偽造的,只有貝德祿除外。22貝德祿可能有意借此延長英國占領半島南端巨文島(Port Hamilton)的時間,而閔泳翊可能跟他合謀,利用這份偽造的文件來敗壞袁世凱的名聲。這是因為,1884年的危機過后,英國擔心俄國在朝鮮和遠東的影響有可能升級為實際的控制,于是在1885年5月占領了巨文島。閔泳翊的計劃可以視為他的另一次嘗試,其目的是維持其祖國的權力平衡,并抵制袁世凱在朝鮮事務中日益增強的影響力。李鴻章要求閔泳翊赴天津就其在這個事件中扮演的曖昧角色提供解釋,閔泳翊自然不愿接受這個邀請,但他受到很大的壓力,終于在1887年8月抵達煙臺,在那里向李鴻章的副手盛宣懷解釋了他的情況,然后乘船去香港度過流放的生活。
為了安撫袁世凱,國王派了一位廷臣去拜訪他,問他要怎么做才能打消中國對朝鮮的疑慮。袁世凱提議讓金允植重任外部大臣。這件事接著便好辦了。但是這位親中派的大臣及其副手偽造了一份國王詔書,向日本借了五千日元,此舉可能是為了他們的私利。當這一罪行暴露時,兩個罪犯都被放逐了。
在俄國事件之后,朝鮮擺脫中國的努力仍在繼續(xù)。1887年,國王通過德尼的中介,要指派一名全權大使前往美國,指派另一名全權大使去歐洲。這是一個精明的策略,因為當時就連中國也未向世界上任何地方派出全權代表。一旦指派出去,那么朝鮮的使節(jié)就會享有比其中國同僚更高的級別,在其駐節(jié)的國家,就會得到更高的待遇。這一次,這個策略的始作俑者又是流放在外的閔泳翊。袁世凱很清楚這件事意味著什么,對此加以反對,其理由是:朝鮮與美國和歐洲都沒有足夠的貿易往來,所以這個任命并不合理。李鴻章也堅持說,即便這個任命是絕對需要的,也要得到中國皇帝的批準。
朝鮮的宮廷鐵了心。1887年9月23日午夜,駐美國的使節(jié)離開了漢城,但是停留在城郊,等待進一步的指令。袁世凱聽到這個消息,極力勸說國王將他召回,到了凌晨4點半鐘,那位使節(jié)回城了。接著,國王向中國政府發(fā)出了一連串的抗議,后者終于容許了這個任命,但要服從三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