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之行后,有些事情發(fā)生了變化,但并不僅僅是簡單地引入紐約風格造型。“盡情搖滾”創(chuàng)立的基礎本來就是對美國時尚風格的再創(chuàng)造,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所引領的時尚帝國TFTLTYTD也是一樣。70年代早期,薇薇安和馬爾科姆設計的基礎都是影視和音樂的影像,那些作品的目的都是為了探討美國城市生活猛烈的爆發(fā)力量。參照的藍本可能包括電影《出租車司機》(Taxi Driver,是1976年由馬丁·斯科西斯執(zhí)導,保羅·施拉德編劇的美國劇情片)和《虎口巡航》(Cruising,1980年由威廉·弗萊德金導演的一部新黑色驚悚片),以及地獄天使樂隊與性和死亡崇拜相關的全部造型,融合了庫布里克(Kubrick)在電影《發(fā)條橙》(A Clockwork Orange)中采用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妝容和狂熱的暴力意向。薇薇安開始解構這些造型,在真正意義上拆分了全部細節(jié),并進行混搭復制。
而紐約之行也讓薇薇安意識到了,自己的設計理念在國外造成的巨大影響:沃霍爾很感興趣,紐約娃娃樂隊想要穿著她設計的衣服,而理查德·“地獄”則完整地呈現了她腦海中正在成形的設計。詩意的虛無主義城市時尚,更增添了一份讓薇薇安一直以來都十分迷戀的、無階級的美國男子氣質。同時,紐約之行也昭示了薇薇安與馬爾科姆對時尚興趣的轉變,以及對彼此吸引力的變化。薇薇安之前就已經認識到,自己在時尚界的所作所為,有可能會塑造一代人的面貌;而馬爾科姆則進一步地相信,樂隊可能是融合藝術、音樂和境遇主義“偶發(fā)藝術”的最佳載體。這是朋克革命的真正開端,但也是二者關系走向終點的開始。
薇薇安先回了家,主要是因為店鋪需要、孩子開學以及多拉無意再幫忙照顧孩子。與此同時,馬爾科姆則繼續(xù)留在紐約。事實上在1974和1975年,他曾多次往返紐約。這在某種程度上預示了即將發(fā)生的事情,實際上也正是他所希望的。在紐約娃娃樂隊身上,他找到了搖滾樂和態(tài)度的完美結合。不久之后,樂隊前往倫敦和巴黎演出,演奏碧瑪(Biba)的《彩虹房》(Rainbow Room) 和《老灰哨測試》(The Old Grey Whistle Test),而馬爾科姆則像個追星族般一路追隨,有時還會帶上薇薇安。他表達了自己想要管理的意愿,希望能設計造型,打理服飾。即便是在倫敦,他也開始更多地與美國人打交道——例如馬蒂·布雷斯勞(Marty Breslau),吉恩·克萊爾(Gene Krell),并且頻繁出入“祖母的旅行”店鋪,因為基斯·理查茲(Keith Richards,一家滾石樂隊成員)是那里的常客。而薇薇安的設計則注入了更多美國哥譚市的黑色元素,以及理查德·“地獄”標志性的大男子主義色彩?!澳汩_始看到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和活動家早期創(chuàng)作的跡象?!奔鳌た巳R爾在回憶薇薇安這個時期的作品時表示,“在薇薇安的作品中,設計理念和所參照的藍本都具有相當深刻的意義,而且十分多樣化。例如蘭波、搖滾樂手、白蘭度、哥譚市、現代海盜等?,F在還有什么人能夠想到將這些元素用在時尚中?”與此同時,紐約強化了馬爾科姆腦海中早已成型的一個理念,即想要全面引爆一場風潮,僅僅只有薇薇安超乎常人的非凡設計或是他自己在媒體方面的卓越天賦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音樂、樂隊和歌手?!拔乙呀浱盍藘墒赘柙~,”終于回到倫敦之后,馬爾科姆給紐約的一位朋友回信稱,“其中一首叫作《人生苦短》。我想找一位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