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一百年地悄悄過去,北方的政治勢力此起彼伏,收復失地的運動漸漸擁有了自己的領袖和據(jù)點。最后,變成了聲勢浩大的軍事行為。摩爾人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已被包圍,包圍圈越縮越小,不可突圍。
最明智的方案是自動離開。但他們并不是剛剛來了幾十年,還能找到出發(fā)的地點,而是早就在這里代代生根,已經(jīng)不知道天底下何處可回。于是我們看到,當年,雄健得不受地域限制的祖先留下了一批沒有地域安身的子孫,凄怨動人,著實可憐。
最驚人的事情,是西班牙人打下了南方的絕大多數(shù)地方,只剩下格拉納達一座孤城,而這場包圍居然延續(xù)了兩百多年!
歷史學家們提出過很多理由解釋這場包圍延續(xù)如此久遠的原因,而我感興趣的,則是這兩百多年間兩方面的文化心理走向。
摩爾人當然開過很多會議,動過很多腦筋,想過很多活路,但在無數(shù)次失敗后不得不承認,這是摩爾人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最后一個王朝。這種絕望在開始階段是悲痛和激憤的,但由于時間拖得太長,漸漸趨于平靜。而絕望中的平靜,總是美麗的。
阿汗拉布拉宮,就是在絕望的平靜中完成的精雕細刻。因此,它的一切講究都不是為了傳代,更不是為了炫耀,而是進入了一種無實利目的的終極境界。
我想,最準確的比喻應該是死前細妝。知道死期已臨,卻還有一點時間,自己仍然精力充沛、耳聰目明,于是就細細妝扮起來。早已不在乎明日,不在乎觀者,不在乎評論,一切只給自己看,把最精微的心思投注其間。
什么時候,包圍的敵軍會把這一切燒毀、砸碎呢?
這個時間很可能是明天,也可能再過百年。不管了,只顧一點點建造,一點點雕刻。這種心緒在世界各個宮殿間我都沒有體會過,唯有在這里體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