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一西南,第102師的建立
蔣介石削去王家烈在貴州的軍政兩職后,第25軍也隨即被整編成中央軍5個師,柏輝章、何知重、蔣在珍由于推動了貴州走向全國的統(tǒng)一,整編后仍任原職,猶國才編余離職,侯之擔被追究責任。
原黔軍柏輝章第25軍第2師,經(jīng)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tǒng)一整編后納入中央軍序列,番號第102師,柏輝章任師長。其他第25軍整編的另四個師,原第1師改編為第103師,師長何知重;原第3師改編為新編第8師,師長蔣在珍;原侯之擔的教導師改編為第140師,師長沈久成;猶國才部改編為第121師,師長吳劍平。
在整編黔軍的過程中,由于大家認識混亂,很多人并不情愿接受蔣介石政府的領導,因為北伐時黔軍的遭遇使大家還心有余悸,彭漢章被槍殺于武漢、王天培被處死于杭州,黔軍部隊被肢解,受盡了寄人籬下的惡氣,所以大家就不免對這次整編抱著抵觸、觀望的情緒。更有甚者,有的人干脆拉著隊伍投奔了桂系。
黔軍第2師,是貴州較有實力的作戰(zhàn)部隊。至1933年黔軍整編,柏輝章出任師長以來,官兵遵守紀律,有較好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但在此時也一樣遇到麻煩。因為黔軍內部已欠兩年軍餉,官兵生活困苦不堪,當初王家烈部署圍剿紅軍時,官無戰(zhàn)心、兵無斗志,大家開出的條件是要王家烈至少解決8個月的軍餉問題,而當時貴州各派擁兵自重,劃地為政,截留稅收,使王家烈在財政上瀕臨絕境。由于手上無錢,軍費無著,王家烈哪里還拿得出什么軍餉。
但王家烈深知貴陽已為中央軍所占,只有回到老家遵義才有立足之本,于是也開出了“打進遵義城,每人賞2兩鴉片(1兩鴉片價值60斤大米),占領遵義即可兌現(xiàn)軍餉”的承諾。此舉對嗷嗷待哺的官兵確實起了一定的激勵作用,柏輝章第2師在攻擊烏江刀靶水時,官兵們確實人人奮勇、個個爭先,逼得出席“遵義會議”的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軍委作戰(zhàn)局局長彭雪楓會沒開完就離席跑到了前線。但第2師占領遵義后,王家烈承諾的軍餉卻遲遲不見兌現(xiàn),所以后來婁山關阻擊紅軍一戰(zhàn),仗就打的不痛不癢,旅長杜肇華干脆自殘,往自己腿上打了一槍,隨后撤出戰(zhàn)場。貴州內部的矛盾,蔣介石與地方的摩擦,大大消耗了這支部隊的戰(zhàn)斗力。為此還讓黔軍背上了“雙槍兵”(一手拿步槍,一手拿煙槍)的惡名。
第25軍軍部移到畢節(jié)后,柏輝章第2師、何知重第1師,馬上出現(xiàn)了有人到軍部找王家烈鬧餉的事件。這時蔣介石提出整編黔軍,這對于王家烈手下的這兩個師來講,就無疑被推到了十字路口,對于國家統(tǒng)一的道理,何知重、柏輝章不用多說都很明白,但對于大多數(shù)靠當兵吃糧的士兵來說,軍餉才是最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當然,蔣介石也明白一日無糧千軍散的道理,所以把策反的重點放在了柏輝章和何知重的身上,承諾撥付何知重的第1師5萬大洋、柏輝章的第2師3萬大洋,條件是先接受中央整編,部隊開到四川駐地后兌現(xiàn)。
1935年1月,蔣介石在南京召開全國軍事整理會議,部署全國整軍工作。同年3月,又在武昌行營設立陸軍整理處管理陸軍事宜。其整理原則為:“依國防之目的,統(tǒng)一編制,混合編成,按管區(qū)配置,集中訓練干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