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七年啦!光陰總在不察間過隙的這種感覺總是太奇妙。端午節(jié)快樂喲,親愛的海子、阿番。”
端午節(jié)早上,北京西郊門頭溝靈水村,“三代同行歡樂營”開營時,收到嫄丫頭的這條短信。
再過幾天,接到嫄丫頭電話,說被媽媽攛掇著準備出一本書,作為中學時代的紀念,想讓我寫序。
那時,我在安徽宣城桃花潭。
人在旅途,斷斷續(xù)續(xù)地讀著她發(fā)來的郵件,像拼圖一樣,在我的記憶之外,漸漸拼出一幅藏在字里行間的嫄丫頭的畫像。
我的記憶之中,是那樣一個熟悉得似乎一轉(zhuǎn)頭就能看到的嫄丫頭。七年前的端午,西湖邊,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襯著“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背景,像一支“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映入我的眼簾。七年來,我們在現(xiàn)實的世界中的相見屈指可數(shù),而在情感的和精神的世界,我們有形無形的聯(lián)系,幾乎從未間斷。每次見面,她就又長大了一些。素無時間感的我,難免又生出一些感慨。直到差不多一個月前,我從象山赴杭州途中,在寧波停留了一下,一頓中飯的時間,匆匆會了幾位老朋友,其中就有嫄丫頭。哇,18歲啦,就要上大學啦!
而漸漸拼出的這幅畫像,卻讓我感到幾分陌生,借用魯迅先生的話,“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我對于現(xiàn)有的學校教育,不管是體制內(nèi)的公立學校,還是體制外的國際學校,或者打擦邊球的民辦學校及公立學校的國際部,一向持懷疑的態(tài)度,認為他們對孩子們的成長弊大于利,健康、快樂都不能保障,遑論身腦心的全面和平衡的發(fā)展了。而孩子們的天賦潛能,別說是被激發(fā),不被破壞就不錯了。所以,走過了十幾年學校生涯的嫄丫頭,還能寫出如此鮮活、靈動、豐富乃至深刻的文字,讓我每每訝異。
看到好的文字,不只是大腦有反應(yīng),心靈有反應(yīng),連身體都會有反應(yīng)——眼睛濕潤,呼吸緊張,起雞皮疙瘩。嫄丫頭的文字就有這樣的功效。
這幾天適逢高考分數(shù)公布、考生填報志愿,一個也是我眼看著長大的女孩子,小學時參加我們組織的冬夏令營,隨手寫出的游學日記,讓大人們驚掉下巴。她有一個夢,一個文學夢。而等她上了初中,她不敢拿筆了。因為初中語文老師按照考試的評卷標準來對待她的文章。她的高考成績高出一本線好幾十分,在父母的堅持下,她的志愿首選了金融專業(yè)。
我又想到了,中學生學語文有“三怕”: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我們的母語,為什么成了中學生的噩夢?
在寧波的飯桌上,朋友們關(guān)心嫄丫頭,問她大學想學什么?答曰中文。朋友們詫異,一如我第一次聽到嫄丫頭這么說時的表情。我當時想的是:中文是母語吔,有必要學嗎?你喜歡寫作,拿起筆就是了,沒聽說當作家先要學中文的。
可是,我會力挺嫄丫頭,只要有條件(不給父母增加額外經(jīng)濟負擔),想學就去學。看嫄丫頭發(fā)過來的文字,我更是體會了她的執(zhí)著:
“……排在第一位的中文課,只因為我對中文有特別強烈的偏愛和私心。”
“那時也并不怎么認識繁體字,我就會在標注了簡體字和拼音以后一聲一聲地輕輕念……帶了百分之千、千分之萬的虔誠。老板(海子注:杜老師之別稱)引著我看到中文的實質(zhì)和它無與倫比的美,讓我深陷其中。”
……
在嫄丫頭前面,有一個韓寒,他高一退學,成了作家和車手。嫄丫頭所癡迷的中文,也許不止于文學或?qū)懽鳎龥]有選擇退學,而是在一條并不平坦的路上,往前走。
10天前,作曲家詹姆斯·霍納駕駛私人飛機失事,留下了《勇敢的心》《泰坦尼克號》《美麗心靈》《阿凡達》等音樂遺產(chǎn)。今晚,寫下這些文字時,我聽著《勇敢的心》主題曲,一遍又一遍。本來是無意的舉動,現(xiàn)在我知道了為什么,那是因為嫄丫頭,她的那顆勇敢的心。
2015年7月2日,壩上營開營前夕,于北京大興美利新世界。
海子
(附:海子,成長網(wǎng)、成長雜志、成長大本營創(chuàng)始人,“享受孩子,共同成長”理念首倡者。引用嫄丫頭的注:此海子非已故詩人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