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會議讓這對老同學有機會敘舊。最后一天,任務(wù)分派下來,韓嘉樹重新回到昆山,新來的步惠廉幾乎完全不懂中文,卻派到上?;I開一個新傳道據(jù)點。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據(jù)點,因為去年有個長老會牧師在當?shù)刎溬u經(jīng)書,被人丟石頭;一群中國學生放火燒天主堂。此時,美西掀起一股反華暴行。由于華工愿意接受低廉工資,威脅到無一技之長的白人勞工,暴民抓到華工就加以殺害,剝頭皮甚至以其發(fā)辮把他們吊死。[1]中國方面因而回以暴力。美國在南北戰(zhàn)爭后,工業(yè)大興,造成數(shù)百萬名移民(包含中國的契約工人)涌入,許多人參與興建橫貫美洲大陸的鐵路。據(jù)說他們是一流的工人,“當時有一本醫(yī)學書說,因為他們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不良,使他們感受不了平常的痛!”但是,鐵路完工后,美國國會決定美國不再需要中國苦力,通過法案不準中國人進入美國。
步惠廉到上海幾個月后,到昆山去看韓嘉樹,那是大年初四晚上。兩人走向韓嘉樹的住家,狹窄彎曲的街上,鞭炮齊鳴,銅鑼敲得震天響。韓嘉樹告訴步惠廉,百姓正在迎財神。傳統(tǒng)上,中國人一年有三次要還債——分別是端午、中秋和新年。如果當天無法還債,就得躲起來,次日即是假日,禁止有交易,就可暫時松一口氣。當天,大家不許用掃把,以免把好運掃掉,也不準往地上潑水,以防倒掉當年的財運。員工若被老板請吃飯,就曉得來年保住工作;沒受邀的員工,也在中國人保住顏面的方式下,曉得失業(yè)了。
韓嘉樹夫婦住在教會配的一間兩層小樓。韓嘉樹帶步惠廉穿過庭院,進到餐廳兼客廳。倪桂珍端茶出來時,步惠廉很高興她走路和美國人一樣,不必像中國婦人裹著小腳走路。倪桂珍告訴步惠廉:“我不用纏足時,我娘比我爹更高興。她比誰都曉得纏小腳有多么痛苦。”韓嘉樹告訴步惠廉他岳母逃難的故事:就著三寸金蓮走十里路,被迫在路上丟掉祖上(御林軍統(tǒng)領(lǐng))傳下來的珠寶。這些珠寶是皇帝所賜,但實在太重了,她無法帶著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