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精神領域里的嫉妒
一個葡萄園主雇工人整理葡萄園,說好每人一天的工資是一塊銀幣。這一天,他先后雇了五批工人,有清晨就雇來的,也有傍晚才雇來的。結算工資的時候,他給每個人都是一塊銀幣。清晨來的工人因此而提出了抗議。他的回答是:“我并沒有占你便宜。你不是同意每天一塊銀幣的工資的嗎?我也給最后來的這么多,難道我無權使用自己的錢嗎?為了我待人慷慨,你就嫉妒嗎?”
耶穌用這個故事說明,在天國里,不論信教早晚,上帝都是一視同仁的。對于那些因為早來而嫉妒晚來者的人,他毫不掩飾蔑視之意,斷然宣布:“那些居后的,將要在先;那些在先的,將要居后?!?/p>
的確,在精神領域里,包括宗教信仰、思想探索、藝術創(chuàng)造等等,資格是完全不起作用的。倘若有人因為資格老而嫉妒后來者的成就,那么,他越是嫉妒,就越是表明他在精神上的低下,他的地位就越要居后。
六.本鄉(xiāng)人眼中無先知
耶穌回到家鄉(xiāng)宣講,人們驚訝地說:“他不是那個木匠的兒子嗎?他的母親不是瑪利亞嗎?雅各、約瑟、西門和猶大不都是他的弟弟嗎?他的妹妹們不是住在我們這里嗎?他這一切究竟從哪里來的呢?”于是他們厭棄他。
耶穌就此議論說:“在本鄉(xiāng)本家以外,先知沒有不受人尊敬的。”(馬太福音)或者:“先知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是從不受人歡迎的。”
(路加福音)其實,何止不受歡迎,在本鄉(xiāng)人眼中根本就不存在先知。
在本鄉(xiāng)人、本單位人以及一切因為外在原因而有了日常接觸的人眼中,不存在先知、天才和偉人。在這種情形下,人們對于一個精神上的非凡之人會發(fā)生兩種感想。第一,他們經(jīng)常看見這個人,熟悉他的模樣、舉止、脾氣、出身、家庭狀況等等,就自以為已經(jīng)了解他了。在他們看來,這個人無非就是他們所熟悉的這些外部特征的總和。在拿撒勒人眼里,耶穌只是那個木匠的兒子,雅各等人的哥哥,僅此而已。第二,由于生活環(huán)境相同,他們便以己度人,認為這個人既然也是這個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就必定是和自己一樣的人,不可能有什么超常之處。即使這個人的成就在本鄉(xiāng)以外發(fā)生了廣泛的影響,他們也仍然不肯承認,而要發(fā)出拿撒勒人針對耶穌發(fā)出的疑問:“他這一切究竟從哪里來的呢?”
當然,先知在本鄉(xiāng)受到排斥,嫉妒也起了很大作用。一個在和自己相同環(huán)境里生長的人,卻比自己無比優(yōu)秀,對于這個事實,人們先是不能相信,接著便不能容忍了,他們覺得自己因此遭到了貶低。直到很久以后,出于這同樣的虛榮心,他們的后人才會把先知的誕生當作本鄉(xiāng)的光榮大加宣揚。
可是,一切精神上的偉人之誕生與本鄉(xiāng)何干?他們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他們從來就不屬于本鄉(xiāng),他們是以全民族或者全人類為自己的舞臺的。所以,如果要論光榮,這光榮只屬于民族或者人類。這一點對于文明人來說應該是不言而喻的,譬如說,倘若一個法蘭克福人以歌德的同鄉(xiāng)自炫,他就一定會遭到全體德國人的嘲笑。也所以,地方與地方之間為偉人出生地發(fā)生的那些爭執(zhí)都是可笑的,常常還是可恥的,因為它們常常帶有借死去的偉人牟利的卑鄙意圖。
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