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藝術,別愛藝術家 1

讓我們的愛情畢業(yè) 作者:女友傳媒集團


愛藝術,別愛藝術家 

文_柏邦妮

上大一的時候,我的老師給了我們一句名言。當時春風過驢耳,全不掛懷。卻在大四的某一天,兜轉上心頭。

給我頓悟的契機是這樣的:

大二的春天,我被評為學校的優(yōu)秀五四青年,不知道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錯。叫我去領獎,還搞了一個像模像樣的頒獎晚會(因為是藝術院校,隨便湊個草臺班子都是很上臺面的),我大搖大擺就去了。老一套二胡三弦我都似聽非聽,那些女高音我一向都覺得面目可憎卻奇異地有媚態(tài),舞蹈還有點意思,但也就那么回事。正在我興致索然的時候,突然聽到了一陣鼓聲。

是不是每個女生(像我這樣的)都會喜歡上一個鼓手,一個摩托騎士,一個不良少年以及一個潦倒漫畫家?

那是一陣多有生命力、狂蕩,一掃那種呆板場合迂腐之氣的滌蕩一切的強勁鼓聲??!太酷了,鼓手們穿著黑色T恤,太帥了!他們旁若無人,他們敲打著鼓邊,即興用手掌拍擊鼓面,他們敲打著鼓槌,只有節(jié)奏,卻已經(jīng)足夠。

那是我第一次這么近地看人打鼓。

我記得離我最近的那個男孩,他不高,很英?。偸沁@樣的),他站著,自由自在地甩動著頭發(fā),隨著韻律擺動著身體,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鼓聲里,汗珠浸透了T恤也渾然不顧。

結束了,他們安靜地離開,一點諂媚和表演的意思都沒有。他們只是盡興地打了一會兒鼓,卻完全把我征服了。

我牢牢攥著手里的節(jié)目單,一連串的名字,我哪能知道誰是他?只知道他是音樂學院的。這個傻女孩(原諒我那時候只有二十歲),徘徊在小小的音樂學院,那里總是很安靜,有音樂所以更安靜,高大的梧桐和冬青,我默默地徘徊了一個午后,一直沒有勇氣去教室里探聽一下他的姓名。

可是我牢牢記住了那個打鼓的少年。

那時候,我已經(jīng)決定要離開這所學校,離開南京。這個小小的插曲,淹沒在許許多多對我更加重要的大事情里面,之后我奔波、流落、學習、辛苦,享受快樂,結交朋友,把過去的過去拋諸腦后??墒?,奇怪地,我沒忘記那鼓聲。

大四我重回學校,是個春天。閑得發(fā)慌所以做了一連串的蠢事:比如去學日語,比如說硬要繼續(xù)住在女生宿舍,還比如去上什么選修課和晚自習。也做了一些不太蠢的事情:比如辦了一個影展,策劃了一個讀書沙龍,聽了一些有點意思的講演。有些事情很難說蠢還是不蠢:我把那個少年鼓手想起來了,我決定挖地三尺,把他找出來。

在這個世界上,找一個人其實不是真的很難。只要你真的想找。

我的努力其實很簡單,我只是在網(wǎng)上發(fā)了一個帖:詳細描述了他的外形和氣質(zhì)。打擊樂畢竟不是一個很大的專業(yè),而我離開也畢竟只有兩年,于是,真的有人跟帖爆料,說,他叫某某某,還在學校里,他沒有女朋友。這是他的電話號碼。

打嗎?當然打。

宿舍的電話總是掛在墻壁上,所以再長的電話都要倚靠著墻壁,把聲音壓得低低的。那是一個心不在焉的電話。他口氣很無所謂,內(nèi)容很平淡(關于他喜歡看《藍色生死戀》,可是我一點兒也不喜歡看),他學音樂的歷程其實也很無奈(他原來是敲揚琴的),最重要的,關于我對一個鼓手神秘生活的想象:酒吧、地下樂隊、潦倒但刺激的生活、無數(shù)的美女、動蕩的排練、遠大的理想、狂妄的目標,那些在鼓聲中迸發(fā)的強大的生命能量,燃燒一切的生命能量……

對不起,一點兒也沒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