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天,我打開一本封存很久的畫冊。也是無意中整理舊物的時候,它露了出來。這本冊子是1995年炬炬(張炬)去世的時候我做的,都是他的照片:和朋友們踢球、排練、演出、吃涮肉……
那時,我們青春,有勁兒。那時,我還有個更有勁兒的外號,叫“老頭兒”。這是炬炬起的,他解釋說:因為我姓高,性格又像個男孩子!沒想到這個外號一叫就叫了20多年?,F(xiàn)在就像個接頭的暗號一樣,見面稱呼“老頭兒”的就是老街坊。
20年后,有一天晚上我又點開大家寫給炬炬的那首《禮物》:“夢還剩一個,你先做了再說,別等天亮后,臉色都那么的遺憾,又不好抱怨……”可能就是這樣吧,因為不想有什么遺憾,我就突然想:出本書吧,僅僅為了那些再也不能重來的的歲月,我們一起活過的歲月。
是的,得飛起來……
那時我20歲,父親送給我一臺相機,我人生中第一臺相機。他年輕時也喜愛拍照,自然也影響了我。在師從韓子善的日子里,班里另有兩個同學(xué)——王磊、盧志榮。白天在學(xué)校拍拍作品、放片子、做暗房,晚上和朋友看演出、混party,每天的日子充實而快樂。
那時我20歲,并不迷茫,其實我們的迷茫是從40歲開始的。當一個人有過經(jīng)歷,有過得失后,才容易變得迷茫。走過那么多的路,一直在尋找答案。可太多的事情沒有答案。
每一次接到朋友離開的消息,都會震驚和難過一陣子,現(xiàn)在這樣的震驚與難過越來越頻繁。常常會想到自己終會離開,能留下些什么?這也是最終要做這本書的原因。
在回憶中慶幸自己是個記錄者,珍貴的片段和影像,因為那個愛過恨過的我,躍然眼前的時候,碰撞心靈與悲喜交織的滋味,告訴自己還活著,并且鮮活過!
曾經(jīng)有一位攝影師同行,80后,在看過一部分照片后說:“我覺得你拍得一般啊,沒什么牛的,好多焦點都不實。”我說:“對啊。”他又說:“那為什么那么多人說你牛啊?要是我在我也能拍……”我說:“對啊,這就是我為什么牛,因為我在。”現(xiàn)在想想,活在那個時代對我來說,是種運氣,好運氣。
發(fā)短信問大P(王勇),我說:“書名定了,叫‘把青春唱完’,怎樣?”大P說:“沒完哪!我現(xiàn)在還青春期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