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絕境玄蹤(8)

賭石 作者:馬文強


“噫吁哉:云直拂袖,混沌迷蒙,山石無親,空余奇異,玉宮所在,未知其蹤,《辨玉玄策》,軼世成謎……凈凈玉志,濁世難污,堂堂正軀,褻邪不入,一世玉人,魂歸天際,半生潔瑩,借風自去……”

讀完這巖壁上的所有文字,孟瑭漸漸明白、感知了一些信息:自己如今身處之地,便是當年曹惜農藏身的所謂“絕境”,而曹惜農正是從地縫盡處的瀑布懸崖處跳下的……這里被命名為“斷玉谷”,興許有兩種含義:其一,這個神秘的地方,很有可能是曹惜農當年賭石、辨玉、加工翡翠、修煉眼力的場所,古語道“神仙難斷寸玉”,所以被命名為“斷玉谷”,意指“賭石斷玉的峽谷”;其二,曹惜農“一世玉人,魂歸天際,半生潔瑩,借風自去”,因而,此處取名“斷玉谷”,實是緬懷曹惜農的“凈凈玉志,濁世難污,堂堂正軀,褻邪不入”……

地縫岔道里那些石刻書法,類似“蹈和履中福善并作,依天倚地堅固不傾”是后人感念曹惜農的秉直仁義,不屈曲于權貴;而“絕境自忘千里遠,放懷還與一尊同”,則是唏噓曹惜農身遭不測時,那種坦然對天地,從容笑死生的超然氣度;“清以自修忠以自厲,敬而不怠淡而不盈”,是曹惜農為人處世的準則信條之寫照;“耀此聲香雖遠猶近,納我镕笵有實若虛”,乃是后輩的賭石中人,對曹惜農的一份悵然緬懷……

左側甬道里的那些奇怪物件,極大可能便是曹惜農篩選“跎沙”時,曾用過的奇異篩子。

右側甬道里的這一大段文字,一定是一位與曹惜農感情深厚的朋友,懷著悲痛寫就的。

在最后一段文字中,透露著兩個重要信息,也最讓孟瑭疑惑:曹惜農當年一定在某處藏有一些翡翠原石,或者翡翠器物,并將其命名為“玉宮”,可是,“玉宮”究竟在哪里?卻再無人知曉了。另外,曹惜農將自己賭石辨玉的經驗心得,編撰成了一本叫做《辨玉玄策》的秘籍,可是,隨著他的“玉魂超度”,《辨玉玄策》也“軼世成謎”了……

那么,石刻書法中的“被珠懷玉遨游嘉國,典冊法書藏閣蘭臺”,到底僅僅是一種緬懷文字呢?還是對《辨玉玄策》之謎的一種暗示或詮釋?還有,“鳳凰在左麒麟為右,朱鳥道引靈龜○○”,究竟是在營造著某種情境?或者,是對“玉宮”的所在之處,冥冥中昭示著某種玄機?

時近下午,日頭偏西,山中氣溫驟降,衣衫不整的孟瑭,感覺涼意襲身,下巴都上下抖動著?;鸢言缫呀浫急M,孟瑭四處探尋,也再無任何新的發(fā)現……

孟瑭決定先從石窗里出去,日后有備而來,再做從長計議。孟瑭從石窗里爬出,腳蹬住了石崖上的一個大的方形石孔,可是,手指摳住那小的圓形石孔,總感覺不夠安全!孟瑭將眼睛湊到小圓孔跟前去看,發(fā)現小圓孔都是以45°角度,自上斜下打鑿出來的。孟瑭明白了:這樣的設計,是需要手執(zhí)一根木棍,而后插入小圓孔中,便能牢牢地控制身體,安全穩(wěn)當!

孟瑭重新返回地縫岔道,折了一截粗細與小圓孔直徑相近的樹枝,而后插入小圓孔中,,腳則踏在大方孔中,順勢而下,果然十分舒服、安全!

下到一半時,孟瑭上下看了看,愈發(fā)對古人的智慧贊嘆不已:如此的巧妙設計,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若有敵人從石崖下攀爬而上,上面的人可以居高臨下地予以攻擊,實在不行,還可以及時地關閉石窗,拒敵人于石室之外!

離地面還有3米多高時,孟瑭發(fā)現石崖上光禿禿一片,再無一個小圓孔和大方孔了。當然,只有3米多高了,即便直接跳下去,也無甚大危險,是不需要再借助那些石孔了。當孟瑭將樹枝插入最后一個小圓孔時,明顯感覺這個小圓孔不再是自上斜下的45°角度,而是自下斜上的反45°角度。這個小圓孔的口面直徑,與別的小圓孔無異,但里面的“內膛”卻明顯大了許多,而且小圓孔深處又有一個小圓孔。孟瑭將樹枝插在“孔中之孔”,左探右探,上搖下扳,想探究一下這其中有何玄機時,忽然,頭頂上方傳來一陣“轟轟”的巨響,孟瑭大驚,一個后仰,從崖壁上摔了下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