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袁世海說蟒袍、腳步及鐐銬

城北說戲 作者:徐城北


京戲中有不同顏色的蟒袍(簡稱蟒),表示不同的人物身份或性格。袁世海懂得并能利用這一點,他至少把三種蟒袍都穿得非常準確而出色。穿金蟒的是霸王項羽,穿紅蟒的是曹操,穿綠蟒的則是兵馬大元帥張定邊。蟒袍穿在身上是很有分量的,要想向觀眾顯示它,就必須利用腳步,把蟒袍的下擺踢起來,再配合上全身動作,觀眾這才震驚著一目了然。1984年袁先生隨中國京劇院一團訪問香港,恰巧頭七天的演出中,就露演了這樣三個角色。隨后一位香港的老戲迷訪問了袁世海,開門見山,就問及了這三處的腳步。

袁非常興奮。他講,霸王是楊小樓演出來的,當年自己仰慕楊老板,但受到行當、個頭與嗓音的限制,不能不做些改變,能夠得到觀眾的認可與寬容,就算很不錯的了。至于張定邊,這是五十年代重排《九江口》時的創(chuàng)造,此際社會公認他是麒派的傳人,那么他想,自己何不挪用麒老牌舞蹈中的某些東西呢?至于《群英會》中的曹操,那是“文革”后期閑來無事的時光,自己坐在馬桶上翻《三國》,忽然得到啟示:如果一出場就矮下身子走“涮八字”,豈不能活畫出曹操的多面性格?結(jié)果這樣一演就大紅特紅,如今演曹操的,如果沒有這個“涮八字”,觀眾就會不答應(yīng)他了。

袁先生后來曾對我說:“我們演員上臺要有抓撓,也就是鐐銬。沒抓撓沒鐐銬,讓我們赤手空拳去遛遛,那還怎么演?所以我們不怕手里身上有重載,怕的反倒是身上沒東西。再重的重載,我們從小練功,它就變得不重了,它變成活的東西,變成能夠展現(xiàn)人物性格的東西,我們演著這道具,人物跟著表演活起來。觀眾看懂了,在臺下樂了,我們臺上出了汗,在心里也跟著樂了?!?/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