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所不知道的是,入獄后不久,父親王華就被借故調到南京去了。貌似平遷,實則貶官。而京城里原先反對劉瑾的精英們早已作鳥獸散,朝廷上下,一片和諧。
其實,劉瑾如此強勢地打壓文官集團,究其原因,乃自卑與恐懼所致,如果文官集團能為之所用,他倒也不會趕盡殺絕。
事實上,劉瑾在還沒發(fā)跡時就聽說過王華的大名,仰慕其才。陽明身陷縲紲期間,劉瑾多次暗示王華,只要去他私宅好好嘮嘮,不僅陽明可以平安無事,他父子倆還可以得到升遷。但王華就是不去,終于惹惱了劉瑾,被貶官南京。
一個月后,王陽明接到上諭:廷杖三十,革職查辦。
午門。
陽光灼人,城樓上當差的侍衛(wèi)看戲般望著樓下,旁邊點著的香正微微地冒著煙。一根燃完了,又一根燃完了。終于,一隊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wèi)步伐整齊地從午門魚貫跑出,其中幾個還舉著粗圓的朱紅色廷杖。
明代最有創(chuàng)意的刑罰又一次粉墨登場,這次的主角是王陽明。
陽明被繩索綁住雙腕,趴在磚地上。司禮監(jiān)的監(jiān)刑宦官手捧詔旨,用尖細的聲音喊道:“用刑—”
侍立在兩側的錦衣衛(wèi)校尉輪流上前,用大棍猛擊陽明。每五杖即換一人行刑,左右站立的校尉高聲報數,聞者無不膽寒。往往廷杖二十,受刑人便已奄奄一息,被活活打死的不在少數,而王陽明整整挨了三十棍。
與此同時,貶謫的文書下來了—貴州龍場驛驛丞。
龍場,東經106度,北緯26度,今天的貴州省修文縣。
很不起眼的地方,擱到明朝更是偏遠山區(qū),蠻夷之地,我嚴重懷疑這是幾個變態(tài)的吏部官員拿著放大鏡對著地圖研究了很長時間才找出來的。
但那一刻,沒有人會意識到,傳奇即將誕生,歷史即將被改寫。
料峭春風吹人冷,正是京城花開時。陽明的好友汪抑之、湛若水、崔子鐘等人前來送行,免不了又是一番賦詩壯行。
只有湛若水的詩符合他自成一體的思想體系:
皇天常無私,日月常盈虧。
圣人常無為,萬物常往來。
何名為無為?自然無安排。
勿忘與勿助,此中有天機。
另一首:
天地我一體,宇宙本同家。
與君心已通,別離何怨嗟?
浮云去不停,游子路轉賒。
愿言崇明德,浩浩同無涯。
送行的人里還有一位女子,姓名已不可考,詩也沒流傳下來,只有陽明回贈她的一首詩:
憶與美人別,惠我云錦裳。
錦裳不足貴,遺我冰雪腸。
寸腸亦何遺,誓言終不渝。
珍重美人意,深秋以為期。
看來,王陽明在妻子諸氏之外尚有一個關系曖昧的紅粉知己,想想看也是,一個兼具詩人氣質、哲人氣質、領袖氣質的完美男人,想不吸引女人都難。之所以爆這個料,是為了展現一個立體的王陽明,使大家對人性有更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