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心中有攝影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處處都是一張定格的照片,整個世界就是一本大的相冊,里面貼滿了看似與我無關卻又始終息息相關的影像。在這本書里專門有一章談到了名人們的肖像照,其實寫作這章的初衷來自于我自己的一些照片。我有一些看起來非??尚Φ淖耘恼掌牡靡稽c兒也不像我本人,照片呈現(xiàn)出的是一個被修圖軟件過分篡改過的人,虛榮心卻讓我坦然忽視自己與這個陌生形象的差別。名人照片就是這樣一類照片,失真在這類照片中是一種慣有的現(xiàn)象,從這些名人身上能折射出民眾有多么渴望逃離現(xiàn)實,哪怕是讓他人幫助自己制造一個幻覺都在所不辭??催@些名人的傳記,讓我對他們的人生有了全新的認識,而傳記中往往夾帶著許多他們的照片,順序和大部分家庭的相冊順序如出一轍,第一張都是年代最久遠的,之后,人物慢慢變得成熟立體,他們偉大的事跡與他們的面貌開始交相呼應,五官流露出非凡的氣質,使得他們與我們這些普通人有了質的區(qū)別。觀看他人成長的照片與觀看自己的照片非常不一樣,但我的確從亨利·卡蒂埃- 布列松諸多年少時的照片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位偉大的攝影家所帶給我的價值不光局限于攝影美學范疇,我還從他對自己命運的演繹中找到了值得敬仰的范本——在漫長的歲月里保持天真與自信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這對于一個追尋藝術的人而言是多么地重要。
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 在他的著作《天真與感傷的小說家》里提到了弗雷德里?!は眨‵riedrich Schiller) 的一篇論文中曾將詩人分為兩類:天真的詩人和感傷的詩人。我想,是否也存在天真的攝影師和感傷的攝影師呢?天真的攝影師認為攝影不過是一段妙趣橫生的時空截取,他們時刻做好準備等待大自然的昭示,一張好照片的獲得在于冥冥之中的性情率真,攝影師根本無需為之多想什么。而感傷的攝影師則往往內心坎坷不安,他們像個思想家一樣樂于花時間來辨析有關攝影的諸多原則性命題,關注應該用何種方法和技巧來表達創(chuàng)作主題。他們質疑自己感知到的一切事物,甚至質疑自己的感覺本身。他們會考慮許多教育的、倫理的與理智的原則。③這兩者之間的不同讓我想起了自己的變化,最開始接觸攝影時的天真簡單,在不經(jīng)意的某一天的某一刻離我而去,再也找不回來了,當拿起相機開始感到沉重時,我想到了布列松的人生經(jīng)歷,他在96 年的時間里保持著孩童般稚拙的創(chuàng)作激情,從一而終,他是怎么做到的?于是,我在書里專門通過攝影愛好者的故事來講述——時間其實并不會帶走攝影,漫長而富有成效的堅持反而帶來了攝影的本質。攝影愛好者們大都無意識地延續(xù)了快樂單純的攝影法則,他們帶著虔誠之心保持著低姿態(tài),做好隨時與攝影不期而遇的準備,像一個等待感召的圣徒,而不是斗士。在學習攝影的過程中我曾與各式各樣的人相識,他們職業(yè)各異,年齡差異也很大,地域、文化、民族各不相同,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享受著攝影帶給他們的激情。我認識一位80 多歲才開始學習攝影的老人,為此他花了很大力氣并且極度認真,通過學習攝影,他還學會了電腦操作和后期制圖軟件,一切對于這位老人而言都是全新的,他帶著對攝影最簡單的感情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次返老還童般的時間之旅。這種勇氣和智慧是一份難能可貴的幸運,無論他拍得如何,這已是關乎攝影的行為。攝影影響了形形色色的人,人們在攝影里得到了不同的滿足和需要。就猶如在開篇提到的,我們到底愛著攝影的什么?或許正是愛著攝影的包容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