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濾后的豆?jié){還要上鍋燒。所以經(jīng)常你會在菜場看到打出的招牌叫“鍋燒豆腐”,難道有不經(jīng)過鍋燒的嗎?豆?jié){在大鐵鍋里翻滾著,不斷冒出氣泡,小孩子在鍋下燒火。師傅站在鍋旁邊看,一邊吩咐,“添把火”“把火壓一壓”。點漿關(guān)系到年豆腐的品質(zhì),怎么敢不慎重。南方豆腐一般都是用石膏點,北方用鹵水?!栋酌樊?dāng)中楊白勞就是喝鹵水死的,楊白勞死的時候正好是大年夜,做年豆腐的鹵水大概也不難找,所以有“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說法。鹵水點的豆腐不知道跟石膏點的豆腐有沒有區(qū)別,找個機會還要嘗上一嘗。做豆腐的大師傅手里拿著個銅瓢子,他要酌量豆?jié){的多少,加多少膏。權(quán)衡好了之后,還要在里面加點水,在鍋里轉(zhuǎn)著圈撒。小孩子看慣了這種場景,把田埂上一種撅斷了會冒白漿的酢漿草稱為“點點漿”。還編了一首童謠曰:“點點漿,點點漿,點到雞巴不害瘡。”這個恐怕就是人最初的文學(xué)沖動!我有一次曾把這種草的白漿搽在一個小玩伴的雞雞上,一邊搽一邊口中念念有詞祝他永遠雞巴不害瘡,結(jié)果沒到傍晚就腫起來了,不僅紅碩而且還有點透明。他們家里大人背了他尋到我家來,揪住我讓我包賠他們家子孫根。這我哪里能賠得了,又不是有兩根。所以我就爬到樹上去了。
點豆?jié){的時候瓢子要跟著翻攪。爐膛的火要壓得小,灶下留最后奄奄一息的火苗。人跟魔怔了似的發(fā)呆。鍋里的豆?jié){越來越濃,慢慢凝結(jié)起來。小孩子在旁邊捧著碗,不要擠,再擠頭上來一下!大師傅拿銅瓢在鍋里一舀,每個人都有。顫顫巍巍的豆腐腦剛喝到嘴里,還沒有品咂味道,一下子就滑到肚子里去了。再要,大人就罵了:“你是豬八戒吃人參果,食而不知其味!”喝豆腐腦要趁熱,等做成豆腐,或者千張、干子、油豆腐果,就不是豆腐腦的味道了。夏天的時候菜場里有一家攤位賣豆腐腦,買過幾回。中午把小白菜湯燒好后,湯里面下榨菜絲,瘦肉絲也行,最后把豆腐腦放在湯里。最后淋幾滴麻油,顏色搭得恰好!
豆腐腦還不是豆腐,要經(jīng)過裝箱、重壓,才能最終變成豆腐!把豆腐腦舀進放好包布的篩子里,折疊好包布之后,在豆腐腦上壓上木板,木板上再壓上大石頭,黃黃的豆?jié){水就像瀑布一樣流下來。這種豆?jié){水歸大師傅家喂豬,豆腐坊都養(yǎng)得有好肥豬,甚至他們對外聲稱磨豆腐不賺錢,主要收入靠養(yǎng)豬。豆腐坊最少的都養(yǎng)十幾頭豬,到了快過年的時候賣掉,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而且豆腐坊的豬吃得好,長得好,肉嫩。豆腐渣人吃也行,但要重油。不然下不了嘴,太粗糙了。細做可以在豆腐渣里放進白米蝦,入豬油,最后撒上蔥花上鍋蒸,味道難以比擬。牙口不好的人很喜歡拿它當(dāng)小菜吃。
豆腐腦在木板和大石頭的重壓下委屈成形。經(jīng)過一夜重壓,最后變成一塊白生生、吹彈可破的豆腐。托在掌心里,它要顫抖一陣才能穩(wěn)得下心神。我們當(dāng)?shù)亓髅フf書人形容一個姑娘的皮膚如何白如何嫩,常用的形容詞就是豆腐。這樣形容大家都有最直接的認識,一聽就明白了。做好的豆腐要把它們打成一個一個正方形的豆腐塊,放在清水里養(yǎng)著,一直能吃到正月以后。到了正月田埂上就開始發(fā)青了,慢慢可吃的東西就多了起來,豆腐你等著長毛或者腐爛吧!新一輪的神奇轉(zhuǎn)化又開始了。轉(zhuǎn)化后的成果能吃一年,一直吃到下一年磨年豆腐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