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能夠成為巴克曼慈善捐贈的領受者,已被認為是在科學界卓有成就的一個標志。
正如一位重要的研究者所說,這“幾乎與獲得諾貝爾獎一樣……表明你今天已躋身于科學界最高級和最優(yōu)秀的行列之中”。
由于巴克曼本人就是一位優(yōu)秀的科學家,他自己就能對捐贈對象作出準確的判斷取舍,無需再有一個大的班子來協(xié)助。實際上,他的基金會多年來就只有他和妻子梅布爾(Mabel)兩個人。在妻子死后,他才找了一個雇員。不過,他在作決策時,很大程度上也有賴于他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一些老同事的參謀。
在廣泛的科學領域中,巴克曼很明確界定他的捐贈主要集中于一個特殊的方面,這就是政府和一般公眾都不太會支持的那類長期性、基礎性研究。他也極為鼓勵在生物化學和生物醫(yī)學之間的跨學科研究。一旦他選定了項目和受贈的對象,就會提供相當數(shù)量的經(jīng)費。在不少個案中,他也要求受贈者籌措相應的資金。只要有可能,他都力爭用這種方法使他的捐贈發(fā)揮杠桿作用。
現(xiàn)在,巴克曼已年逾九旬,他的妻子和許多親密老友已相繼謝世,他正在為最后分配他的財產(chǎn)作出安排。他說,他和他的妻子“早就計劃在斷氣的時刻把錢都花光”,不過目前他還留有數(shù)千萬的財產(chǎn)等待處理。
巴克曼不太信任獨立的、永久性基金會的那種傳統(tǒng)模式,他認為這只能導致不必要的官僚主義,他還擔心基金會的董事及職員“并不總是忠于捐贈者的意愿”。由于這些顧慮,也因為他唯一的興趣和目的在于發(fā)展先進的科學知識,他傾向于把資金投入一種新的、附屬于某個大學的基金會。如他所說,“要利用現(xiàn)存的管理機構(gòu)和合作辦事的優(yōu)勢”,這個大學將負責基金會的運作,仿照國家保健研究所支持研究項目的辦法:各學科的學者由同行進行評議,通過競爭贏得捐款。這個大學具體掌握這些投資,管理賬目,并提留年收入的一部分作為回報。
現(xiàn)在巴克曼還是沒有決定他最后的計劃,他甚至考慮過把自己關注的研究重點轉(zhuǎn)向一個新的領域?!皶r代在改變,”他說,“所以,也許現(xiàn)在我們應該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能為兩歲、三歲、四歲大的孩子們做些什么,以培養(yǎng)他們未來在生活中有所作為的本領?!?/p>
無論如何,巴克曼已決定把自己的剩余財產(chǎn)分散出去,并且他堅決否認這是出于慷慨?!拔沂亲运降摹嘧运接卸嘧运健!彼f,“我討厭給人家錢?!?/p>
然而,他最終把這件“討厭”的事,變成了對科學研究的奉獻,變成了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和高質(zhì)量的智慧,從而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優(yōu)秀的慈善家之一。
沃爾特·安嫩伯格:傳媒事業(yè)的贊助人
要了解這位多年來大量慷慨付出的捐贈者、傳媒巨子沃爾特·安嫩伯格,必須從他父親摩西·安嫩伯格(Moses Annenberg)的故事開始。摩西幼年時,從拉脫維亞來到美國,在芝加哥一個貧困強悍的社區(qū)中長大。當他還穿著小短褲的時候,就顯出了幾分機靈和野心。到十幾歲時,他已靠跑腿賣報干得不錯。實際上那時他就已成了赫斯特報業(yè)集團的晨報《芝加哥美國人報》(Chicago American)的一個發(fā)行頭目。
這還只是開始。35年后,摩西·安嫩伯格擁有了一個龐大的出版帝國,其中包括《費城問詢報》(Philadelphia Inquirer)、《每日賽馬快報》(Daily Racing Form),以及從《真實的偵探》(True Detective)到《影迷》雜志等多份期刊。不過他所擁有產(chǎn)業(yè)的臺柱還是他的《每日賽馬快報》,全國各地成千上萬非法的投注人都利用它來掌握各項賽事的最新結(jié)果。那時,摩·安嫩伯格(人們這么叫他)也許可以自夸他是美國收入最高的人,每年多達約600萬美元。
聯(lián)邦政府當局認定安嫩伯格是一個與下層社會關系密切的詐騙犯。但由于抓不住真憑實據(jù)來指控他,不得不求助于國稅局,以逃稅的名義給他定罪,就像十年前他們對付黑手黨頭子艾爾·卡彭(Al Capone)所做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