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我老婆的工廠改制了。改制是個新詞,也是個蒙詞,其實大家并不太懂。改制?改什么樣的制?改成什么制?本來是國營的,現(xiàn)在改成了什么營?是集體營,還是個體營?其實什么營也不是,改制后,這個廠就沒有了,就和大家說拜拜了。
1994年,我們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住在靠近郊區(qū)的地方,房子是50平方米;我平時騎自行車去單位,我老婆則要倒三次公交車去上班;我小孩在市區(qū)一個小學讀四年級,因為不好帶,平時都寄養(yǎng)在我母親家里;我們家的電視是1983年買的,不是東芝,也不是日立,是一個無名小牌奧麗安;洗衣機是半自動的,洗是自動的,弄干要手動的;空調(diào)只裝在臥室里,是本地的玉兔牌單匹機,開起來室外響,室內(nèi)也響;生活以外用于娛樂的電器,是朋友裝搭的一臺“卡拉”機,其實就是一個揚聲器,還沒有什么混響;電話裝不起,初裝費就要5000塊,我們總不能“褲頭都沒有穿,雨傘還用布袋裝”吧,省省;本來先計劃買個BB機的,雖然用起來麻煩,但終歸也算是現(xiàn)代化的產(chǎn)品,可現(xiàn)在,隨著老婆的下崗,這個設想也要泡湯了。
在這之前,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工廠有一天會關(guān)門的,就是想象力再豐富,我們也只能想到兒子能不能“頂替”,退休工資能不能照常。我們是一直為自己的工作而驕傲的,我老婆在國營單位,我在文聯(lián)機關(guān),按我們溫州通俗的說法,我們是最最理想搭配的一對,一個在工廠,實惠;一個在機關(guān),輕松;我們經(jīng)常會偷偷地羨慕自己,我們的收入雖然不是太多,但它們是細水長流的,四平八穩(wěn)的。
我老婆的單位叫溫州肥皂廠,做洗衣洗褲的肥皂,樣子像那種拍人的板磚,但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增產(chǎn)肥皂。在沒有洗衣粉、洗潔精、洗滌劑、洗手液的年代,它是很受人青睞的,用途也非常地廣泛。在城市,它可以洗臉、洗手、洗澡、洗衣,是消毒去污的必需品。在農(nóng)村,它更是高檔奢侈的最佳用品,我們經(jīng)??梢钥吹睫r(nóng)村的河邊,那些埠頭石階上,洗衣的農(nóng)婦村姑在那里不厭其煩地捶打,肥皂像味精一樣涂一點,然后她們要洗滌的衣褲就這樣津津有味地被捶上半天。也因此,我老婆廠里的增產(chǎn)肥皂就一直是一種緊俏貨,甚至是硬通貨。
那些天,老婆派了我許多差使,一趟趟地往返于她的廠里,去運回她的一些東西。她在廠里做會計,有一些書、賬簿和雜七雜八的“細軟”。她不像一般工人那樣那么簡單,只需抽走一個身子,就什么也沒有了。我問老婆,廠都沒有了,人都散光了,你還拿這些東西做什么?老婆說,現(xiàn)在廠里混亂,沒有人顧得上這些,我先替廠里保管著,等什么時候一旦有用了,我再拿回去。我狡猾地說,這里面有沒有廠里的機密?如果有,我們先據(jù)為己有,到時候再加個什么碼,拿出來要挾一下。老婆說,做人要地道,你不能這樣小人好不好,你是不是想錢想瘋了啊。她的意思是,下崗歸下崗,是大勢所趨,跟廠里沒有關(guān)系,跟領(lǐng)導的積怨更沒有關(guān)系。我老婆是個純樸的人、細小的人,不像我們在機關(guān)的人,平時練就的都是些小心眼和社會世俗伎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