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比人強,人要有所成就,個人的好惡不可放得太大。漢景帝廢了原太子,改立劉徹,劉徹即漢武帝。漢武帝能坐上皇位,姑姑館陶長公主功不可沒,于是漢武帝立長公主的女兒陳阿嬌為皇后,又處處讓著長公主。阿嬌驕縱,長公主又恃功自傲,漢武帝心里不滿,漸漸疏遠(yuǎn)這對母女。太后勸兒子說:“你剛即位,根基未穩(wěn),又得罪了太皇太后(竇氏),如果再得罪你的姑姑,那就危險了?!睗h武帝醒悟,拉攏長公主母女,得以順利度過政治風(fēng)險期。
成大事的人懂得“時也,勢也”,凡事不強求,事后也不記仇。曾國藩在安徽作戰(zhàn)時,形勢危急,手下謀士紛紛出走,得意門生李鴻章見勢頭不好,也借故離開了老師。因為這事,曾李二人各自心里存下了疙瘩。后來曾國藩度過危機、雨過天晴,李鴻章又腆著臉寫信來祝賀。曾國藩知道,其他人的才干都不如李,李最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即使沒有自己,李的前途也不可限量;李鴻章也知道,自己要想成大事,還是得靠著曾這棵大樹。于是兩人一拍而合,又合作到一起。
唐朝詩人杜牧,有一句寫項羽的名詩是:“兵家勝敗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备嬖V人們,做大事的人,要有能忍辱負(fù)重的強大內(nèi)心。西漢名將韓信,年輕時鉆惡少年的胯襠,后來又累經(jīng)屈辱與挫折,終于成為一代戰(zhàn)神。同樣在西漢,有一位文人,被漢武帝處以宮刑,在這巨大的屈辱之下,他發(fā)奮完成了不朽名著《史記》,他就是司馬遷。
好逸惡勞之心理,是人最大的敵人,要想成就事業(yè),就必須要克服它。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多年,吃盡苦頭、受盡白眼,到齊國后,受到厚待,并娶了宗室女為妻。此后,重耳花天酒地,不再想回國重振大業(yè)之事。跟隨他一起流亡的心腹們苦苦相勸,無濟于事,最后設(shè)計將重耳灌醉,放在車子上,一行人離開齊國繼續(xù)流亡。后來重耳歸國繼位,成就霸業(yè),是為晉文公。
創(chuàng)業(yè)者往往行事作風(fēng)都十分狠,對敵人狠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是對自己狠。吳越爭霸,越王勾踐失敗后,成了吳王夫差的仆役。一次,夫差得病,勾踐狠狠心,親嘗夫差的糞便,然后喜滋滋地說:“大王的糞便酸而微苦,看來只是得了‘時氣之癥’,幾天后肯定能好,所以大王不必放在心上!”靠著這吃糞的狠勁,勾踐麻痹了夫差,不久被釋放回國,又經(jīng)幾年臥薪嘗膽,終于成功復(fù)仇,滅了吳國。
忍功很重要,對有野心的人來說,是小不忍則亂大謀;對普通人來說,萬事忍為貴,忍得平安。張耳與陳馀,都曾是魏國名士。秦滅魏后,兩人逃到外地,以看城門為生。一次,官吏因小事要鞭打兩人,陳馀無名火起,想反抗。此時,張耳暗暗踩了一下陳馀的腳,陳馀才沒動。官吏走后,張耳責(zé)備陳馀說:“以前我們是怎么說的?如今因為一點小屈辱,你就要死于庸吏之手嗎?”
唐朝詩人王維,曾有詩句:“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說一個人沒發(fā)達(dá)的時候,扔在人堆里,誰也認(rèn)不出來;當(dāng)他做出成就來時,大家才發(fā)現(xiàn)他是多么了不起。所以每一個如今還是“普通人”的人,都不必氣餒,人生還有的是機會。東漢光武帝劉秀,年輕時老實巴交,只懂得悶頭種地,哥哥老嘲笑他:“如果我是那漢高祖劉邦,你就是漢高祖那只會種田的兄長劉仲!”后來劉秀跟著哥哥起兵,很快成長為優(yōu)秀將領(lǐng),甚而做了皇帝。
唐中宗去世后,韋皇后當(dāng)權(quán),想學(xué)婆婆武則天做女皇。親王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聯(lián)手,計劃發(fā)動政變,立李隆基的父親、太平公主的親哥哥相王為帝。政變前夕,部下有人問李隆基是否要請示相王,李隆基回答:“我們發(fā)動政變,如果成功,福歸相王;如果失敗,我們幾個死就行了,何必把相王也連累進(jìn)來!”于是不請示。政變成功后,相王即位,即唐睿宗。時人都稱贊李隆基好男兒、有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