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才,你沒成功時他給你精神鼓勵,你成功后他就是麻煩制造者,他們是誰?答曰:相士。五代時,晉陽相士周玄豹給李亶看相,說李亶日后必大貴。果然,李亶后來做了皇帝,即后唐明帝。登基后,李亶將周玄豹召入京城,準備好好感謝他。大臣趙風說:“您既然已經(jīng)做了皇帝,而周玄豹的相術這么靠譜,您若還把他留在京城,對陛下和大臣來說,恐怕都不是什么福音!”李亶想想極有道理,于是打發(fā)周相士回家養(yǎng)老去了。
老板永遠都是最愿意用忠心的人。后周時,北伐的大將趙匡胤發(fā)動兵變,率兵回京。行至陳橋門時,守門官吏拒絕給他開門;而來到封邱門時,守門官吏遠遠看見就打開城門。趙匡胤登基后,將封邱門官吏處斬,對陳橋門官吏重賞。
后周時,大將趙匡胤向掌管宮中茶酒的曹彬討要酒喝。曹彬拒絕了趙匡胤想揩公家油的企圖,自己掏錢買了酒給趙喝。趙因而覺得曹對國家忠心,對朋友講義氣,稱帝后,視曹為心腹,重用。
官渡之戰(zhàn)前,謀士田豐勸袁紹:不要跟曹操硬拼,應據(jù)險固守。袁紹不聽,把田豐關進監(jiān)獄,領軍自信滿滿地去打曹操,結果大敗。獄吏把消息告訴田豐,說先生料事如神,袁主公回來一定會重用你。田豐搖搖頭:“如果大軍得勝,我還能活命,這下打輸了,袁紹丟不起人,肯定要殺了我?!惫?,很快,袁紹派來處決田豐的使者就到了。領導的心思果然很微妙!然而田豐對袁紹的心理揣測得這么準,卻還在袁紹手下做事,實在是不明智。
用別人的死來掩蓋自己的錯誤,這樣的事,袁紹之后還有人干過。前趙大將趙染,帶兵攻打西晉。趙染輕敵,手下魯徽勸誡:“我們是客場作戰(zhàn),晉軍會拼命抵抗,可不能輕敵?!壁w染不聽,早上讓士兵們空著肚子就去攻城,說是攻下城后還來得及吃早飯。結果這一打,很多士兵就沒回來,趙染也是狼狽突圍而歸?;貋砗螅X得沒臉見魯徽,就把魯殺了。
對待下屬,理應一視同仁。唐高祖李淵初起事時,在攻下霍邑后,照例論功行賞。一軍吏認為應募來的奴隸,不應該與其他戰(zhàn)士同等受賞。李淵說:“在戰(zhàn)場上,刀槍是不分貴賤的,現(xiàn)在論功行賞,又為什么要分貴賤呢?”
后漢高祖劉知遠,準備向百姓征取財物來賞賜將士。夫人李氏勸說:“陛下于河東創(chuàng)立大業(yè),還沒有施恩于百姓,怎么能奪取他們的財物呢!請將軍中的物資拿出來賞賜將士,雖然少,但此恩一施,誰還能怨恨陛下?”高祖照辦,將士百姓都很歡欣。
“裝糊涂”亦是一種領導藝術。宋太宗時,殿前都虞侯孔守正,與一官員王榮,伺候太宗宴飲喝醉,兩人為軍功大吵。左右侍臣請求太宗將二人下獄定罪,太宗未許。第二天,兩人一起進宮向太宗請罪。太宗說:“昨日朕也喝醉了,不記得你們有什么過錯?!?/p>
寬容更容易獲得忠誠。楚莊王宴請群臣,席間,燈突然消滅,一將軍趁機調戲莊王愛妃,被扯下帽帶。楚王立即讓群臣全部扯下帽帶,然后才重新點燈。后在一次戰(zhàn)爭中,一人勇救莊王,正是那位調戲者。
西漢丞相丙吉,有一次外出,他的車夫因醉酒,在車上嘔吐。屬官建議將車夫趕走,丙吉說:“因醉酒開除一個人,那他以后還怎么謀生?嘔吐小事,算了!”后來邊郡發(fā)生緊急軍情,那位車夫是邊郡人,便告訴丙吉一些自己知道的情況。后皇上詢問,丙吉因有所準備,受到稱贊。
唐太宗在外征戰(zhàn),安排房玄齡留守京城,并交代:有什么事你看著處理。一天,房玄齡派人送來一個人,該人見到太宗,說:“我有事要報告,房玄齡謀反!”太宗一聽,當即把來人斬了,又下旨給房玄齡,以后再有這樣的事直接處理,不用請示。這事與其說太宗信任房玄齡,不如說,更該贊的是太宗反應敏捷:房若真謀反,怎么會送這么個人來?這事如果不果斷處理,稍有遲疑,比如派人調查一兩天,豈不表明太宗對房有疑心,君臣以后還如何共事?太宗果然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