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人生不可無圈子(4)

圈子對了,事就成了 作者:黃志堅 將離


說到“歸屬感”一詞,我們其實經(jīng)??梢詮碾娨暽稀蠹埳峡吹筋愃频膱蟮溃洪L期在外的農(nóng)民工背井離鄉(xiāng),找不到歸屬感;文化難覓歸屬感,海外華人難遣深深鄉(xiāng)愁;光棍節(jié)受追捧,專家稱年輕人尋找群體歸屬感……

“歸屬感”這個詞語,越來越多地見諸于報紙媒體上。在百度百科中,“歸屬感”有以下的含義:一是指個人自覺被別人或被團體認可與接納時的一種感受;二是佛洛姆氏理論中的術語,意指心理上的安全感與落實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歸屬和愛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滿足了這一需要,人們才有可能“自我實現(xiàn)”。

古時候有這樣一個現(xiàn)象,大戶人家的少年,長到十七八歲了,家長便要尋摸著給孩子成個家。家長們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認為,有了家,少年的心便會安定了;或是開始反叛的心,有了個女人說說體己話,彼此照料,便不再生些年少輕狂的念頭。古人云“先成家再立業(yè)”,有了個可靠的大后方,有了些支持,就會萌生創(chuàng)業(yè)的斗志??v使一貧如洗,為了家,為了這份歸屬感,依舊義不容辭。有歸屬感的人一般都是有責任感的,責任感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產(chǎn)生對某些東西的依賴感。這份依賴是不會輕易被破壞的。

圈子的歸屬感第一個關鍵是來自他人的認同。世界上最痛苦的人絕不是生活在底層的人,恰恰是那些找不到歸屬感的人。歸屬感的近義詞有認同感、安全感,反義詞有沖突感、寂寞感。從內在環(huán)境講,家是最讓人有歸屬感的,若在每個圈子中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那是最好不過,怕的就是在一個群體中顯得自己形單影孤。通俗一點講,即每個人都需要在一個圈子里被接受、被認同、被了解,就跟回家一樣逍遙自在。

時代雖然不同,但人心對于“這份回家的向往”都是亙古不變的。人最初的安全模式是在母胎中造就和定形的,一旦出了母體,潛意識里還在尋求最初、最原始的安全生活中的“夢境”。每個人潛意識里都在尋求一種安穩(wěn)、安心的感受,這種恍若回家的心理需求是人人生存的根本。

人人都會孤獨。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進入一個陌生環(huán)境的年輕人,跟別人找不到共同語言的新生,都會因為“回不了家”、融入不了一個圈子而寂寞惆悵。在繁忙隔離的都市,因為相互防備而警戒的心理,人與人之間的圈子更是有著涇渭分明的界限。最近我就常聽到一個詞叫“世紀末孤獨癥”,是我一個朋友老掛在嘴邊的。她老念叨,雖然世界越來越小,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了。最害怕一個人待在房間里,感覺自己無依無靠,無處著陸。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缺乏歸屬感可能會增加一個人患抑郁癥的危險。研究人員給31名嚴重抑郁癥患者和379個社區(qū)學院的學生寄出問卷,問卷內容主要集中在心理上的歸屬感、個人的社會關系網(wǎng)和社會活動范圍、沖突感、寂寞感等問題上。調查發(fā)現(xiàn),歸屬感是一個人對抗抑郁癥的最好預測劑。歸屬感低是一個人陷入抑郁的重要指標。

心理學家現(xiàn)在普遍認為,缺乏歸屬感的人會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責任感不強;社交圈子狹窄,朋友不多;業(yè)余生活單調,缺乏興趣愛好。或許每個人都曾有過這樣一段時期,覺得自己很寂寞、很無助,一個人待著便不知不覺上了癮,也愈加排斥紛紛擾擾的集體活動。就像已故歌手阿桑的一句歌詞,“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但是,一旦走出狹隘而自閉的圈子,才發(fā)現(xiàn)外面的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事物,才發(fā)覺之前的陰暗與消沉不過是“閑則生事”的自怨自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