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季小堂,他那么容易被人指使,無非是因為錯把無原則的寬容當(dāng)胸懷,所以不懂拒絕。他無疑是喜歡通過照顧別人的感受來確定自己的存在感的那類人,所以往往既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又很害怕被別人拒絕。于是,心里想說“不”的時候,卻言不由衷地冒出了“是”,生怕直接說出“不”,會傷了自己的“自尊”,也對不起別人。
其實,“自尊”取決于我們是否能夠接納和喜歡自己。不愿意說“不”、害怕傷害別人的人,通常也會很在意被別人拒絕。這類人容易把“被拒絕”理解成別人對自己不喜歡、不重視,甚至不尊重,更糟糕的是隨后也開始覺得自己似乎真的沒有那么重要或者沒有那么好。而這種拒絕激起的無力與無能感,讓他們隨之升起憤怒、傷心的情緒。他們總是寧愿委屈自己,成全別人,難怪會活得那么糾結(jié)。
這樣委屈自己,強迫自己說“是”的背后,并非真正心甘情愿,而是隱藏著一個“你也不要拒絕我”的心理期望。因為害怕被別人拒絕,所以不敢拒絕別人。又因為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不被拒絕的善意,于是我們開始失去原則,無底線地向身邊的人和事妥協(xié),甚至最后我們也會開始討厭太過殷切地關(guān)心他人的自己。
就這樣,你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逐漸喪失了原則,被人發(fā)著“好人卡”,你越來越難以把握哪些事是必須堅持的,哪些事是可以寬容的。然后,不敢說“不”,不好意思說“不”,也不會恰當(dāng)?shù)卣f“不”,你被所謂本性的“善良”裹挾前行,變得擰不清事兒、沒主見。
寬容不等于無原則,你應(yīng)該有心胸,但也要守住底線。當(dāng)你能夠從容地拒絕別人,你就會知道拒絕大多數(shù)時候并不是有意地傷害,相反只是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意愿。
回想一下,不管是家人還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對你提出大大小小的要求時,你有說“不”的時候么?有即便嘴上沒說但心里卻很不樂意答應(yīng)的時候么?你是否認(rèn)為,如果你拒絕了他們就說明你不愛或者不在乎他們么?
反過來想也一樣,別人即使在某件事情上拒絕了你,并不等于他們不在意或不看重你,只是他們真的不愿意或根本無法做到。允許自己拒絕別人,才能真正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拒絕,就如同認(rèn)定自己有罪的人更懂得寬恕一樣。一個人懂得尊重自己的意愿,也常常愿意把這樣的尊重給別人。
難以拒絕,可能是因為你覺得只有不斷地順從別人才能彰顯自己的價值。如果我們習(xí)慣通過別人來肯定自己,也就活在別人的眼里和嘴里。當(dāng)來自別人的肯定成為必需的時,與其說我們是在肯定自我,不如說是在否定自我,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你已經(jīng)沒有了肯定自己的力量。
建立個人的邊界,確立自己的原則,敢于說出自己的真實意見。這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導(dǎo)致我們在剛開始與他人交往時產(chǎn)生不愉悅,但只要我們足夠真誠、態(tài)度堅定,他們遲早會認(rèn)可和尊重我們?yōu)槿颂幨赖脑瓌t。
在不觸碰底線的前提下,一切對錯、好壞、喜歡不喜歡都可以接納、包容、理解。你要做一個讓自己快樂也讓別人欣賞的真正的“好人”,而不是“濫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