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dāng)時明月 3

傾國傾城之滄海遺珠 作者:林深深


此后,玉安每天都跟隨四皇子去資善堂和二皇子、子泫一起上課。資善堂的翊善博古通今,二位皇子和子泫又才思敏捷,課程進(jìn)展自然很快。而玉安識字不足一百,聽得懵懵懂懂,其余人討論經(jīng)史時,她更是獨坐一旁,半句也插不上嘴。

終于挨到了下課,二皇子、四皇子和子泫走在前面,一邊說笑,一邊議論漢唐的安邦之策。玉安跟隨在他們身后,靜靜地聽著他們說話。待宮內(nèi)傳話兩位皇子到福寧殿面圣,子泫才停下了腳步,變戲法般地從袖口掏出一卷書冊。

“這是我為你抄的書。”子泫看著玉安,道,“以后每天我都會抄新的內(nèi)容給你。堅持一段時日,你就可以跟上資善堂的功課了。”

回到朱紫閣后,玉安在書桌邊坐下,打開那卷書冊。一排排整齊而漂亮的小楷,是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凡典故疑難都做了注釋,晦澀的字詞也標(biāo)記了同音字。以玉安目前的基礎(chǔ),雖然全部讀懂并不可能,但已能知曉大意。

“舟遙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她默念道,天下外是更大的世界,一定就是這個樣子吧?

此后,除了在院中侍弄花兒,玉安都在屋內(nèi)讀書學(xué)習(xí)。幾天下來,她已經(jīng)認(rèn)識了許多新字。雖在課堂上她仍舊沉默寡語,但子泫從她閱讀經(jīng)書的速度已經(jīng)隱約感到她的變化,送給她的書冊的篇幅也更長更難。不出半月,她已經(jīng)讀完了《離騷》、《滕王閣序》等傳世名篇。開始僅作識字之用,但漸漸的她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一日,趙禎碰巧來看她,見到案上的《洛神賦》,心知其辭藻華麗,多有晦澀難懂之處,便笑問她道:“曹子建辭賦如其篇中所言,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你近日研讀,可有疑惑?”

不料玉安微微凝眉道:“孩兒確有一處不明?!堵迳褓x》又名《感甄賦》,世人皆言其乃曹植感懷曹丕皇后甄氏而作。但曹植因皇位之爭已為曹丕所忌,他避之猶不及,何故引火燒身?孩兒又聞曹子建曾任甄城王,莫非此‘甄’彼‘甄’之間,世人便穿鑿附會出一段情事?”

她語氣淡淡中帶著困惑,卻令趙禎倍感吃驚。他問之以樹木,她還之以青山,似有偏題,卻令人震撼。

趙禎不夸她,卻鄭重其事地為她解惑,“史官一支枯筆,又豈能還原千萬人演繹的往事?即便公正若太史公司馬遷,其寫史之時也不可避免注入他的視角。故文字和故事都是浮淺之物,易竄改失真,并非歷史的精髓,讀書若停留于此便難成大器。然而正如弄潮兒不可能不打濕衣裳,人也會被打上時代的烙印,觀念、視野、情懷也都會受到影響。故細(xì)品作者深意,琢磨文之精魂,方能真正地感悟到那些湮沒在黃沙里的人和歲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