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步芳第一次讓蔣介石在自己的地盤上碰了釘子。之后,馬步芳表面上對蔣介石畢恭畢敬,曲與奉迎,但在涉及他的勢力范圍時,決不讓步。
蔣介石還有過一次失敗的嘗試:一九三五年,為堵截紅四方面軍西進,蔣介石以青海南部防御力量薄弱為由,擬調(diào)胡宗南部楊德亮團入青海增援。馬步芳得知消息后,深恐“中央軍”入青,會危及自己的割據(jù)統(tǒng)治,趕忙急電蔣介石,以“青海防務固若金湯”為辭,予以婉拒。從此,國民黨中央軍始終未進入青海一兵一卒,蔣介石不得已最終放棄了扼制馬步芳勢力的企圖。直至我西路軍二萬余眾深入河西走廊,都是“二馬”獨自拼堵,雖損失慘重(在西路軍河西苦戰(zhàn)中,青?!岸R”傷亡人數(shù)遠大于我軍,只是他的兵源和武器彈藥補充充足,西路軍才遭敗績),也不容蔣介石染指,胡宗南、關麟征、王均這些蔣氏嫡系的十幾萬“中央軍”只能在黃河東岸隔河相望……。馬步芳在青海的軍事割據(jù)一直持續(xù)到解放前夕,國民黨中央軍始終未能進入青海一步。
馬步芳堅拒蔣介石勢力滲入青海,他能聽任蔣介石隨意調(diào)動自己的軍隊嗎?
馬成義訓話后,我們在下面經(jīng)過一番研究分析后認為,迫于眼下全國的抗日形勢,這還是有可能的。如果國共合作是真的,如果紅軍接受改編是真的,那么就可以推定,蔣介石至少在眼下擺出的是決心抗日的架勢,這也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在舉國上下一致要求抗日的情況下,如果此時蔣介石要馬步芳出兵抗日前線,馬步芳絕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偏安一隅,屯兵不出。
那么,為什么要拉上我們這些戰(zhàn)俘一起隨軍出征呢?
程子和一下子說到了點子上,他說:“咱們走著瞧吧,馬步芳這個滑頭,決不會給蔣介石拉出去一個整師,更別說他的‘精銳’了,連咱們這些剛剛抓來的俘虜都派上了,肯定是個臨時拼湊起來的大雜燴。”
果然不出程子和所料。
關于騎兵師的組成,當時肯定不會讓我們這些人知道。幾十年后,當我接觸到原馬步芳高級幕僚寫的有關騎兵師出關抗日的文章后,證實了這一點。在一篇題為《馬步芳派騎兵師出關抗日》的文中,是這樣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