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起活動的時候很少。白天行軍,他們都是各走各的,互相要打照面的時候,總有一個會主動打馬避開。韓江雪倒是和她的傳令兵翠娥形影不離。唯一能讓人感到他們依然是夫妻的,就是晚上的住宿,他們總是住在一起。不過,不在一個屋子睡,這幾乎也是公開的秘密。據(jù)說從花石峽出發(fā)的第一個晚上,號房子的給他們號了個院子,正房他們夫妻住,兩床被子,兩個枕頭,鋪蓋全是新的。兩邊的偏房,一邊住馬成義的衛(wèi)兵和傳令兵,另一邊讓韓江雪的傳令兵翠娥住。副官先把韓江雪領(lǐng)來看了看,問行不行。韓江雪站了一會說,讓旅長看一下。副官說旅長看過了。韓江雪問旅長咋說的。副官說,旅長說可以。韓江雪點了點頭說,就這樣吧。那天晚上,韓江雪拉著翠娥,一直在沙灘上練馬,快到下半夜了才回來。進(jìn)了院子后,馬成義的傳令兵迎了上來,先指了指分配給翠娥的偏房,說旅長已經(jīng)睡了。又指指正房,意思是旅長讓她們在那屋睡。韓江雪怔了一下,然后和翠娥一起進(jìn)了那間給旅長準(zhǔn)備的大房子。
第二天行軍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一向陰郁的馬成義旅長的臉更黑了,眼睛里又多了一層讓人費解的悲涼。
從那次以后,號房子的在給他們夫婦準(zhǔn)備房子的時候,總是把韓江雪和翠娥分到一個屋,馬成義自己住一個屋。當(dāng)然,旅長的房子總是最大的。
除了同住一個院子,人們幾乎淡忘了他們的關(guān)系。我們沒有人發(fā)現(xiàn)他們有過親昵的表示和舉動。在部隊面前,他們展示給人們的更多是客氣。比如行軍途中,當(dāng)他們突然相遇而又躲不開的時候,他們中的一個總會客氣地讓一讓路,另一個友好地笑一下;如果韓江雪騎著馬,馬成義還會提醒一句:“小心點兒!”而那種客氣總能讓人感覺出一種壓抑。
只有一次,我捕捉到一種他們之間真正可以稱之為“感情”的東西。也許用“他們之間”不夠準(zhǔn)確,確切些說,那種感覺我只是從馬成義身上得到的。
那是一個給人留不下多少記憶的傍晚,韓江雪又在吹口琴。我記得那天他們住在一個村公所的院子里。下午,馬成義讓我晚上到三營去上課,這個村公所就在去三營的路上。路過村公所時,我看見在后墻下的井沿上,馬成義一個人坐著發(fā)呆,勤務(wù)兵遠(yuǎn)遠(yuǎn)地站在他的視野之外。我問勤務(wù)兵為什么站在這里不過去,勤務(wù)兵說旅長想一個人坐一坐。我有點兒納悶,向馬成義走過去。他癡癡地坐在那里,一動不動。直到我離他六七步遠(yuǎn)的時候,他還沒有發(fā)覺。我喊了一聲“旅長”,他才受驚似的回過頭來。這時,我發(fā)現(xiàn)他臉上竟然掛著幾滴淚水(之前,我從沒有想到馬成義會有眼淚)。看到是我,他有些慌亂,趕忙用袖子抹了一下臉,問我咋來了。我說不是奉命給三營去上課嘛,他“哦哦”了兩聲,臉上顯出尷尬。我越發(fā)奇怪,他在這里干什么,為什么見了我這么慌亂,便問:“旅長一個人坐在這里干啥?”
他先是怔了一下,那眼神告訴我,他感到自己的秘密被我看破了。接著,他用眼睛指指身后的院子,說:“你聽,多好?!?/p>
我聽到了悠悠揚揚的口琴聲。是青海民歌《花兒與少年》。
“三太太吹的?”
他點了點頭,又說:“她用鋼琴彈更好聽哩!”說罷,側(cè)著耳朵,又專注地聽著,沉浸在三姨太的琴聲里。最初的尷尬過后,此時,他已經(jīng)無所謂了。
我這才明白,馬成義如癡如醉地坐在這里,是在暗中“偷聽”三姨太的琴聲呢。我沒有想到,平時看似陰郁、看似冷峻的馬旅長還有這么細(xì)膩的感情。
我是悄悄離開他的。
我離開他的時候,他沒有發(fā)覺。
路上我在想,如果那琴聲是從別人口中吹出來的,馬成義還會不會這樣癡迷?我還想,艷麗如花、冰冷如雪的三姨太韓江雪知道自己的丈夫只能在暗中“偷聽”自己的琴聲嗎?我又想,即使她知道了,可以改變他們這種貌合神離的現(xiàn)狀嗎?
我進(jìn)一步又想,既然他們是這種狀況,韓江雪又為什么要在我們出征之際,一身戎裝趕來找她的丈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