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鑒真答應東渡后,從天寶二年開始進行,前后歷經(jīng)六次才成功抵日,歷時十有一年,其中一次還曾漂流到海南島,而鑒真也在第五次失敗后,雙目因屢遭鹽性海風吹損而告失明,但以六十六之高齡抵日后還多有作為,除了廣泛地將中華文化第一手地傳給日人外,也在奈良筑一至今尚存的“唐招提寺”,若說彼時的奈良東大寺為國立大學,那么唐招提寺就是講授佛典與授僧戒律的私立大學了,而因為鑒真的緣故,私立大學的權威高過國立大學甚多。
唐招提寺的建造,在在表現(xiàn)其對日本宗教界、藝術界、文學界的偉大貢獻。尤以唐招提寺的主要建筑物“金堂”,不僅是代表日本奈良時代建筑的第一遺構,而且其柱上的組織——MITESAKI所完成的形式,也成為后世日本建筑主流之所謂“和樣”之基點。此外,鑒真弟子之對于佛像雕刻(鑒真逝世前,由其弟子所刻木像為日本現(xiàn)存最古的肖像)、漢學著作、梵唱之發(fā)達的貢獻,以及醫(yī)學知識的介紹,都有永垂不朽的功績。
井上靖與川端、三島一樣都是巨匠級的大家,作品除多產(chǎn)多樣性及多獲獎外,另有諸多以我國歷史或邊疆古跡作背景的文章小說,如得過“每日文學獎”的《敦煌》、《樓蘭》等。此一鑒真和尚的史事,是井上靖依據(jù)奈良時代的著名文人淡海三船所著《唐大和上東征傳》而以小說筆法寫成。鑒真的感人形跡先不提,其中的四名留學僧,于鮮為人翻閱的冷僻史料中不過就是兩字一名,一個無意義的符號,歷史長河中的小小芥子一粒罷了吧,但是井上靖卻重新給了他們血肉靈魂,讓遙遙千有余年后的我們讀來只覺神往難忘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