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fā)的頭幾日,船隊仍沿著大陸行行停停,有時停泊十數(shù)日,只等順風。業(yè)行總不跟其他人一樣上岸觀光游覽,歇歇海上風浪之苦,只老實安分地坐在那些如山的經卷堆里,普照從岸上望著海上暮色里的業(yè)行,把那樣一個人置于廣闊明亮的風景之中,無情地裸露出他在唐土所受的勞苦,不似唐人,也不似日本人,只是一個彎了腰、瘦小的老人,佇立在海風中罷了。普照一時擔心起這位老僧土包子回日本后不知要做什么,既無僧侶的任何特殊資格,也不具有對經典的特殊知識,歸國后不可能有什么可期的。業(yè)行卻像看透了普照的憂心似的答他:“我抄寫的經卷一踏日本之地,會自己走起來,丟棄我走向各處。許多的僧侶讀他們、抄他們、學他們。佛陀的心、佛陀的教訓會正確地傳布各地。阿彌陀佛之前,內陣撒花來象征二十五菩薩,在日本是菊花或茶花,象征五如來吊下五葉幡,還有……”天暗風冷,普照注視著業(yè)行的背影,沖動地很想再跟業(yè)行見面,也奇怪二十年來自己對業(yè)行始終不解的那種難言之情。
自此一別,業(yè)行所搭的第一船便再也沒消息了。普照抵日后,很久才得知他們的船遭難的消息,李白亦曾有詩吊阿倍仲麻呂: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二片繞蓬壺。
明月未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