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多年前曾經看過由韓國鬼才導演金基德監(jiān)督的電影《欲望的謊容》,它不像一般恐怖電影那樣令人嘩然大叫,而是有一種發(fā)自內心、久久未能平復的不安。不寒而栗的音符伴隨著字幕散去,讓人反復思量都不能理解為何整容會成為當下韓國的時尚風氣。
來到韓國,與多年前相比,不論在公交車上還是地鐵車廂里碰到的女孩子,有傳統(tǒng)和典型韓國人面孔的越來越少,單眼皮、小眼睛、扁鼻子和高顴骨已經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人工化、十分標致漂亮的標準臉孔,又化上千篇一律的妝,感覺就像走進了一個以同質化為美的高壓車廂,連與朋友相認的能力也被偷走了。
旅游為表、整容為實的短線游
香港地區(qū)曾經發(fā)生過“DR 醫(yī)學美容集團”醫(yī)療事故,發(fā)生意外的“美白靜脈點滴療程”在韓國極為普遍,不少愛美的少女都會愿意花上一百多萬韓元,令自己的臉變得更美更白。一直以來,韓國類似的整容事故也算屢見不鮮,但社會往往都會把責任推諉在受害者的“求美”心切之上,且不少受害人都不是在合法的整容醫(yī)院里進行手術的,加上手術前簽署的合約給醫(yī)院極大的法律保護,所以受害人往往難以獲得社會同情與法律保障。
而近年官方旅游觀光社卻以“美容旅游”為賣點,吸引來自亞洲地區(qū)的愛美一族,計劃出以旅游為表、整容為實的短線游。據官方統(tǒng)計,2012年時以旅游名義來韓國整容的超過四萬人,估計到2015年,人數會升至40 萬。其中泰國、馬來西亞、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地區(qū)、中國臺灣地區(qū)去的人最多。由于遠道而來整容的人來自越來越多不同的國家,首爾江南區(qū)的政府已聘請了40 多位特別翻譯代表來協(xié)助溝通,有的美容公司更特意雇傭了懂中文、日文、英文或其他國家語言的員工,降低客人把自己的臉交托給一位語言不通、素未謀面醫(yī)生手上時的擔心以及所造成的利潤損失??上攵輼I(yè)已成為當下韓國各類產業(yè)中最有發(fā)展?jié)摿Φ囊粋€行業(yè)。
按傳統(tǒng)的定義,種種涉及改變面部基本輪廓的手術,一般都稱為整容或面部整形,包括割雙眼皮、墊下巴、隆鼻、嫩唇、造酒窩、植睫毛等。
但韓國并不會稱這些為“整容”,他們只分“開刀”與“非開刀”兩大類。一位張姓、在狎鷗亭整容公司工作的中國員工解釋說:“對韓國女生而言,不涉及開刀的只會稱為‘美容’或‘簡單療程’,例如打瘦臉針、美白針或做雙眼皮等;而那些較復雜或需動手術刀的手術,例如磨骨、刮骨、磨下巴,甚至要改變臉型等,才會歸為‘整容’的范疇。”她更表示:“近年,更把某些在臉上稍作改動的小手術稱為‘微整容’,把原有的‘整容’與‘美容’重新定義,希望提高大眾對整容的接受和認可程度。”可想而知,不少整容公司為了謀取更大的經濟利益,不惜大做廣告,請明星代言,不斷把整容的定義改寫,并褒揚一些整容后重獲新生的個案,以求降低大眾對整容的道德排斥。
整容風氣大行其道的程度叫人嘩然。一位曾經接受過雙眼皮整容手術的韓女士說:“少女們在高中時期刻苦讀書以考上大學,不少父母都會在考試后送上一份雙眼皮整容手術作為獎勵。”這種由家長灌輸的重視外表的價值觀,也為“整容”下了一個新定義:人們努力爭取的背后,都是希望有一張能勝過別人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