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是你的人了。”
秀蓉躺在地上的一張草席上,頭枕著一本《聶魯達詩選》,滿臉稚氣地仰望著他。目光既羞怯又天真。
那是仲秋的夜晚。蟲聲唧唧。從窗口吹進來的風帶著些許涼意。她只有十九歲,中學生的音容尚未褪盡,身體輕得像一朵浮云。身上僅有的一件紅色圓領(lǐng)衫,已經(jīng)被汗水浸得透濕。她一直緊抿著雙唇,閉上眼睛,等待著他的結(jié)束,等待著有機會可以說出這句話。她以為可以感動天上的星辰,可對于有過多次性愛經(jīng)歷且根本不打算與她結(jié)婚的端午來說,這句話簡直莫名其妙。既幼稚又陳腐,聽上去倒更像是要挾。他隨手將堆在她胸前的圓領(lǐng)衫往下拉了拉,遮住了她那還沒有發(fā)育得很好的乳房,然后翻身坐起,在她邊上抽煙。
他的滿足、不屑和冷笑都在心里,秀蓉看不見。
他們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說話。窗外的月亮又大又圓。院子里的頹墻和井臺,被月光照得白白的,就像下了一層霜。更遠一點的暗夜中,有流水的汩汩聲。秀蓉將臉靠在他的膝蓋上,幽幽地對他說,外面的月亮這么好,不如出去轉(zhuǎn)轉(zhuǎn)?
他們來到了院外。
門前有一個池塘,開滿了紫色的睡蓮。肥肥的蓮葉和花朵擠擠簇簇,舒卷有聲。池塘四周零星栽著幾棵垂柳??上闳丶炔恢滥危矎奈绰犨^德彪西的《貝加莫斯卡》。吃驚之余,端午又多了一個可以看輕她的理由。秀蓉想當然地沉浸在對婚后生活的憧憬之中。木槿編織的籬笆小院;養(yǎng)一只小狗;生一對雙胞胎;如果現(xiàn)在就要確定結(jié)婚旅行的目的地,她希望是西藏。
她的絮絮叨叨開始讓端午感到厭煩。她對眼前令人心醉的美景視而不見,可謂暴殄天物。只是可惜了那一塘蓮花。不過,端午對她的身體仍然殘留著幾分意猶未盡的眷戀。每走幾步就停下來與她擁吻。不論他要求對她做什么,不論他的要求是多么的過分和令人難堪,她都會說:隨便你。欲望再度新鮮。她的溫和和慷慨,把內(nèi)心的狂野包裹得嚴嚴實實。
到了后半夜,秀蓉發(fā)起高燒。雖然端午不是醫(yī)生,可他立即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對她作出診斷,宣布那是由于浮涼和疲勞而引起的普通感冒,而感冒是可以被忽略的。凌晨時分,端午趁著秀蓉昏睡不醒的間隙,悄然離去,搭乘五點二十分的火車重返上海。臨走時,他意識到自己身無分文,就拿走了她牛仔褲口袋里所有的錢。這當然不能算偷。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詩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從別人的口袋里拿錢,不僅不是一種冒犯,相反是一種友誼和親密的象征。
他留下了一首沒有寫完的詩,只有短短的六行。題為《祭臺上的月亮》。它寫在印有“招隱寺公園管理處”字樣的紅欄信箋上。不過是臨別前的胡涂亂抹,沒有什么微言大義。秀蓉一廂情愿地把它當作臨別贈言來琢磨,當然渺不可解。但詩中的“祭臺”一詞,還是讓她明確意識到了自己作為“犧牲者”的性質(zhì),意識到自己遭到拋棄的殘酷事實。而那個或許永遠消失了的詩人,則既是祭司,又是可以直接享用供品的祖先和神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