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山不老吉隆溝 (5)

神的孩子去西藏 作者:李初初


穿過扎村,村東是一片地勢開闊的谷地,村民們在谷底的斜坡上沿山形地勢筑起一道道蜿蜒的土壩,修建了一條條平坦的梯田。層層疊疊的梯田從北向南,一直延伸到遠方的谷口。這里一年可以種植兩季青稞,生長時期滿谷流翠,成熟季節(jié)金浪跌宕,展現(xiàn)出一派迷人的田園風(fēng)光。

沿梯田北方繼續(xù)向上,就進入了拉朵拉山風(fēng)光秀麗的杜鵑谷。杜鵑谷中的高山杜鵑生長密集、花色艷麗,是吉隆溝最具代表性的觀景點之一。每年的4月至5月,色彩絢麗的杜鵑花就像一群候鳥一樣來到這里,帶來大自然的問候。在湛藍的天空下,色彩絢麗的高山杜鵑與明媚的陽光、清澈見底的湖泊和遠處白皚皚的雪山勾勒出一幅讓人心曠神怡的畫卷,讓人看了心情格外舒暢。

一株株高大的杜鵑樹矗立在山谷、高坡,低矮的圓柏和高山櫟以及四季長青的翠綠填補了杜鵑樹之間的空隙。一簇簇色彩艷麗的花團怒放枝頭,在雪嶺冰峰的映襯下,更顯英姿勃勃。吉隆溝的杜鵑花大大區(qū)別于其他地區(qū)的花朵,其外形緊、秀、美,顏色多樣,花香四溢,品種繁多。這里的高山杜鵑分布范圍廣,路邊、坡前、崖頂隨處可見。在海拔低一些的地方,杜鵑樹繁茂高大、花色紫紅,隨著海拔的上升,植株漸顯矮小,花團形狀和大小差異雖然不大,花色卻由濃到淡,紫紅、粉紅、粉色、淡粉、白色,從低向高,梯次分布。在吉隆溝濕潤的春風(fēng)的吹拂下,杜鵑花潮從南向北、從下向上蔓延涌動,那漫山遍野的明媚,把拉朵拉山裝扮得更加迷人。

翻過杜鵑谷,繼續(xù)沿陡峭的山坡一路盤旋上行,雖然道路有些艱險,但是沿途一幕幕醉人的風(fēng)景層出不窮,讓人贊嘆不已、驚喜連連。拉朵拉山上,雪山云海、森林草場、幽谷深澗和田園風(fēng)光完美融合的自然風(fēng)景區(qū),就算瑞士風(fēng)光恐怕也難與之比肩。接近拉朵拉山頂?shù)牡胤剑瑯淠鹃_始變得越來越松散,越來越矮小。綠草茵茵的高原草場上,成群的犏牛、牧馬、山羊悠然漫步,高亢嘹亮的牧歌在藍天白云下回蕩。這里的牧民尤其喜歡養(yǎng)殖犏牛。犏牛是牦牛和黃牛的雜交品種,適應(yīng)性強,奶、肉產(chǎn)量高。進山前,牧民們都要給自家的犏牛全身洗刷干凈,牛角涂油,脖掛銅鈴,裝扮一新,既便于尋找辨認,也個圖平安吉祥。

翻越拉朵拉山北面的一道山脊,能到達吉隆人心目中的神湖朗吉錯。這個小湖泊被群山環(huán)抱,寧靜安謐,吉隆人稱若有人在湖泊邊高聲喧嘩,湖面會突生波瀾,天氣也會隨之驟變,風(fēng)起云涌,頃刻間暴雨傾盆。其更神奇之處還在于,清晨,風(fēng)平浪靜之間,若靜心在湖岸上觀望,有緣分的人可以在水光倒影中看到多重的佛像,其中居中的一尊酷似赤尊公主。此湖近年來常引來周邊及遠在拉薩等地的信徒們前來膜拜。赤尊公主入藏時從吉隆這里經(jīng)過,這汪山澗的小小神湖,為她的入藏故事平添了傳奇。

拉朵拉山海拔5000米左右,總體呈南北走向,是吉隆藏布和東林藏布兩大河流的分水嶺。拉朵拉山口處地勢相對平坦開闊,植物稀少而矮小,杜鵑樹像灌木叢一樣匍匐在稀疏的草地上。山口路旁高高矗立著幾根粗大的經(jīng)幡柱,白色長條狀的經(jīng)幡在風(fēng)中飄舞,空氣冷涼而濕潤。山口東坡有一處絕無僅有的“長城瑪尼堆”。西藏其他地方的瑪尼堆大都建在山頂或高崗上,為錐形或者塔形,而這里的瑪尼堆則是順著山坡用一塊塊片狀巖石堆砌成一道長長的石墻,石片上刻滿了經(jīng)文和佛教圖案。

沿拉朵拉山東坡的公路盤旋而下,半山腰處是風(fēng)光秀麗、古樸自然的邦興村。從邦興村開始,這里的建筑風(fēng)格與吉隆鎮(zhèn)以及乃村和扎村的建筑風(fēng)格相差較大,傳統(tǒng)的房屋大都為兩層小樓,干砌石墻、石木結(jié)構(gòu)、石片為瓦。我們進入村民家里,也受到了熱情的接待,他們捧出青稞酒,打好了酥油茶,小孩子好奇地圍在我們身邊轉(zhuǎn)前轉(zhuǎn)后。村里懂漢語的人不多,但其淳樸盛情又與乃村、扎村別無二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